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
錦書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後人將之分為十三個段落,歸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列營”全曲序引,表現出徵前的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吹打”。“點將”主題呈式,用接連不斷的長輪指手法(但輪一句輪一拂輪)和“扣、抹、彈、抹”組合指法,表現將士威武的氣派。“排陣”。“走隊”音樂與前有一定的對比,用“遮、分”和“遮、劃”手法進一步展現軍隊勇武矯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埋伏”表現決戰前夕夜晚,漢軍在該下伏兵,氣象寧靜而又緊張,為下面兩段作鋪墊。“雞鳴山小戰”,楚漢兩軍短兵相接,刀槍相擊,氣息急促,音樂初步展開。“九里山大戰”,描繪兩軍激戰的生死搏殺場面。馬蹄聲、刀戈相擊聲、吶喊聲交織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劃、排、彈、排”交替彈法,後用拼雙弦、推拉等技法,將音樂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項王敗陣”。“烏江自刎”,先是節奏零落的同音反覆和節奏緊密的馬蹄聲交替,表現了突圍落荒而走的項王和漢軍緊追不捨的場面;然後是一段悲壯的旋律,表現項羽自刎;最後四弦一“劃”後急“伏”(又稱“煞住”),音樂嘎然而止。最後是“眾串凱”,“諸將爭功”,“得勝回營”。
最後三個部分在原曲中都有,但錦書不想演奏,直到項羽自刎那一部分便已夠了。
眾人的心跟這此起彼伏,彷彿身臨其境一般。在錦書彈奏第一部分的時候,眾人精神為之一振,在座的多是些熱血男兒,自有為國雄心,那一刻彷彿熱血被點燃了一般,在胸中沸騰不止;聞之第二部分,心裡竟然充滿了緊張,彷彿短兵相接時,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繼而表現的有些驚恐。
曲聲已畢,眾人還尚不能回神,眼角還留有淚花,朱墨言瞅著錦書,心裡是掩飾不住的震驚,這樣的曲子,若非真的上過戰場難以譜寫的出來,他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王妃,能夠站在他的身旁,分擔他的一切,風雨同舟,而不是躲在他的羽翼之下,懵懂不知世情。
柳書卿心下也是震驚的,不過他更加的好奇錦書以前究竟經歷過什麼,才能將這首曲子演繹成這樣?
在他的眼裡,她始終都是神秘的,而他定要成為那個可以與之分享秘密的最親密的那個人!
一曲畢,錦書慵懶起身,隨意的抱著琵琶便往自己的位置走。
過了有一刻鐘左右,眾人這才略微有些回神,有那愛好音律的看向錦書的眼神變得熾熱無比,心裡默默的將此曲封為神曲!
其實錦書音律造詣能有這麼高,還多虧了聞音這個知己。只是此刻,不知她身在何方。
還記得兩人相處的那段日子,她教她音律的感染力,表現力,她便將琵琶的指法彈奏的要點交給她,兩人經常就著一首曲子展開激烈的討論,她也是這樣才發現,看著文文弱弱的聞音,實則對於自己堅持的事情,很是在意,完全可以跟你爭論的面紅脖子粗。
接下來還有九人,既然一開始沒有退出,中途退出是會被人恥笑的,於是幾人還是硬著頭皮往上衝了。
只是,端坐於琴案錢,雙手撫上琴絃,心裡閃過的便是杜錦書手抱琵琶的風流模樣,心肝顫抖,耳邊充斥著的是杜錦書彈奏著的那首驚世絕倫的曲子,彷彿自己還身在戰場,自己要彈奏的那首曲子的音調,怎麼也想不起來。
手置於琴上,怎麼也無法彈下去。
錦書還沉浸在思念好友的情緒之中,想著想著,她又想起了前世的自己,抬頭看了看前方,心裡低咒一聲:靠,你倒是彈啊!在那兒醞釀什麼情緒?又不是去演戲!
上面的男子開始試音,或許是手有些發抖,彈出的聲音刺耳難聽,錦書皺眉:老兄你在搞什麼?
最終那人也無法找準音調,只得黯然退場。
或許,經過今日的打擊,他該有好一陣子不碰琴了!
看著下一個人上場,錦書照著冬日裡的暖洋洋的太陽,又有些昏昏然了,沒辦法,一到冬天她就犯懶,比冷血動物冬眠還要來的準時。
後面幾個她也沒怎麼聽,要麼就是坐在琴邊發呆,彈不下去,要麼就是選擇的曲子毫無技術含量,讓人聽著更想睡覺,倒像是催眠曲。
沒有管身邊長孫納海那複雜中帶著一絲絲抱歉的眼神,也沒有管四下那些人崇拜的光芒,錦書在昏昏然中就這麼昏昏然的睡著了……
------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