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黃酒調糊,敷於臍部,隔日換藥一次,連用三至五次為一療程。
用於疳積,對虛寒型疳積尤為適宜。
來源:《新編中醫學概要》
10 方
藥物:五倍子九克。
製法:焙黃,以醋搗粘如膏。
用法:抹於臍腹。用於小兒疳積,瘦弱,抓耳搓眼,搓鼻子。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1 方藥物:皮硝三十至六十克。
製法:紙包,放布袋內。
用法:敷於臍上。用於小兒疳膨食積。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2 方
藥物:梔子、芒硝各九克,杏仁六克,蔥白(一寸一節)七寸。
製法:前三味藥研末,用蔥白搗爛成泥狀,再攪白麵、陳醋調和成膏。
用法:貼臍部,七天後揭去。用於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3 方
藥物:桃仁、杏仁、小棗各七枚,梔子三十克,朴硝、川軍各九克,雞
子清三個,蜜三十克。
製法:將前藥共為細末,用雞子清、蜜調勻,攤布上。用法:貼肚臍,
七日一換,連貼三次。用於小兒大肚子痞,面黃肌瘦,肚大青筋,午後發熱。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4 方
藥物:皮硝十克,杏仁六克,梔子三克,蔥白七莖,紅棗(去核)七枚,
頭道酒糟三十克,灰面九十克。製法:諸藥混合搗如膏狀。
用法:將藥膏分作兩份,攤於青布中間,分貼神闕、命門|穴,膠布固定,
三日換藥一次,一般二至三次即可減輕症狀,貼愈為止。用於疳積。
來源:《|穴位貼藥療法》。
15 方
藥物:甜酒麴一個,芒硝六克。杏仁十克,梔仁六克,使君子肉七粒。
製法:共研細末。
用法:晚上用濃茶汁敷臍部,布帶包住,次晨除去,連敷三晚。用於疳
積腹脹大,時而腹痛,時下蛔蟲而服驅蟲藥暫未奏效者。
來源:《湖南中醫單方驗方》
16 方
藥物:山楂、梔子、大棗(煮熟去皮核)、芒硝各三十克,大蔥二百五
十克。
製法:山植、梔子烘乾,研為細末,過篩;再和芒硝、棗肉、大蔥,並
加麵粉三十克,共搗融,加白酒適量,調和為膏。
用法:敷神闕、命門|穴,每隔三小時,把藥餅取下,加酒適量再敷,連
敷三至五天。用於疳積。
來源:《中醫外治法集要》。
17。芒香散
藥物,芒硝十至二十克,小茴香一至三克。
製法:小茴香研末。用法:小茴香納入神闕|穴,再將芒硝裝入紗布袋內
覆蓋之,外用膠布固定。用於疳積腹脹。來源:《中醫外治法集要》。
備註:亦治新生兒腹脹。
18。 疳積散
藥物:山植、生梔子、桃仁、大棗(去核)各七個,蔥頭九個,芒硝三
十克。
製法:共研末,加適量麵粉,酒調作成3×3×1 厘米大小藥餅:
用法:外敷肚臍上,用傷溼止痛膏固定,用於疳積。
()
來源:《陝西中醫》(六):二百六十一,一九八五。
19 方
藥物:生梔仁三十粒,桃仁七粒,皮硝九克,蔥頭七個,飛羅面一匙。
製法:研為細末,與蜂蜜,雞蛋清調勻,荷葉為託。
用法:貼肚臍。用於小兒疳積。
來源:《經驗奇效良方》。
20 方
藥物:黃芪、茯苓、白朮、炙甘草、制厚朴、檳榔、山楂、麥芽、神曲、
陳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藥、莪木、使君子、川楝肉、胡黃連、蕪荑
各十五克。
製法:麻油熬,黃丹收,硃砂三克攪勻備用。用法:貼肚臍。用於小兒
疳積。
來源:《理淪駢文》。
21 方:
馮氏化痞膏藥物:黃柏、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