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沐河那邊,袁幕兵團的訊息也是傳過來,慶國西北軍團與魏軍在烏沐河進行了殊死之戰,雙方都是死傷慘重,清澈的烏沐河河水已經被染紅,而袁幕所部也終於在兩日之前奪下了烏沐河西岸,只不過這並不表明他們已經取得了勝利。
魏國在當地集結了一批兵力,依然在烏沐河西岸五十里構築了一道防線,做好了繼續阻擊的準備,相比綏定郡這邊的戰況,山北郡那邊的戰鬥顯然是要慘烈的多。
慶軍主將林誠飛已經兩次派人前來,要求燕軍繼續向前挺進,兩軍以兩翼之勢向魏郡發起進攻,直取京都城。
韓玄齡心中清楚,進入魏郡之後,戰事必將激烈起來。
魏軍元氣大傷,卻並不表明他們已經不堪一擊,更不表明魏國便能如此輕易被拿下。
魏國國民悍勇,生性堅韌,不輕易屈服,內亂自然是少不得,可是遇到外敵入侵,卻也能夠凝結在一起,共迎強敵。
烏沐河那邊的山北郡戰事,便是如此,魏軍死傷慘重,兵力不足,但是卻有許多魏國百姓自發拿著武器前往前線,與魏軍集合在一起組成了防禦戰線。
而更多的魏國民間義士,值此國難之際,卻都紛紛地聚集到魏郡,協同魏**方保護他們的都城。
按照韓玄齡所得到的情報,魏軍集結在魏軍的正規軍不下十萬人,民間也已經集結起超過兩萬人的民團加入了京都城外圍的佈防。
慶國目前已經集結了八萬人的兵力,連上袁幕所部,已是超過十萬大軍,戰鬥力雖然在三國之中最弱,但是數量卻並不少。
燕國韓漠率領六萬人出關,數場大戰,如今不到五萬人。
燕慶雙方都是在燕慶邊境留有守軍,雖然雙方結為盟軍,但是從邊關抽調軍隊還是極為謹慎,只是因為兵力吃緊,慶國從鎮南邊軍抽調了三萬人,將綏定郡這邊的兵力增加到了如今的八萬,而燕軍亦從留守的六萬西北軍中抽調了一萬兵力補進來,依然達到六萬之中,而且尚有從國內集結的五萬大軍正迅速開赴過來,一旦等到那支軍隊抵達,燕軍進入魏國的總兵力將達到十一萬人。
要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所要的糧草自然不是小數目,好在韓漠先前已經從慶國得到了二十五萬石糧食,國內也籌集了不少糧草,倒是能夠支撐軍隊的運轉,而且韓玄齡攻城略地之際,每拿下一塊地方,除了安撫當地百姓,嚴令軍隊不得擾民殺生,卻也是極力蒐集糧草,從各地的武器庫將武器裝備俱都收集起來。
他十分清楚,真正的慘烈之戰並沒有來臨,一切都在魏郡。
魏人在魏郡集中精銳,即使燕慶兩國加起來二十萬大軍兩路夾攻士氣低迷的魏人,那也需要經過極其慘烈的戰事才有可能攻下京都城。
韓玄齡甚至計算過,一旦真的打起來,魏人頑強抵抗,在他們有足夠的糧草支撐下,燕慶聯軍未必能夠拿下京都城,即使要拿下,那也不是三五個月就能夠成功。
所以真要進入魏郡進行決戰之前,他必須要進行最妥善的準備,不但要有足夠的兵力和糧草,還要有精密的作戰計劃。
拿下惡陽嶺之後,韓玄齡便一面等候後續部隊的增援,一面與燕軍諸將商討進入魏郡之後的作戰計劃,林誠飛數次派人催促進軍,韓玄齡卻並沒有即刻答應。
自亭水關入關之後,燕軍勢如破竹,攻城略地,雖然無數魏人向魏郡撤逃,但是畢竟還有許多百姓留下來無力撤離,每拿下一座城後,燕軍卻也要留守一部分兵力保證後方秩序,沿途下來,數座城池竟然已經分下了五六千人,也正因如此,韓玄齡感覺到兵力不足,所以才從西北軍緊急。抽調了一萬人補充兵力。
實際上拿下惡陽嶺之後,因為戰事的折損以及沿途駐守的兵力,雖然抽調一萬軍力來,他手中如今依然不過五萬之眾,以五萬之眾進入魏郡進行決戰,韓玄齡卻是不敢輕易冒這個險的。
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韓漠。
韓漠是一軍主帥,揮軍進入魏軍,自然也要他回來,更為重要的是,韓玄齡必須得到準確的訊息,他需要知道山南軍如今是個怎樣的情況。
魏風邊境兩萬山南郡,韓玄齡估測至少有一半兵力過來,換句話說,在山南郡遊動著上萬山南軍,如果不能確定他們如今的所在和狀況,燕軍貿然進兵魏軍,那麼這支山南軍必將是燕軍後方的一大威脅。
………
PS:今晚是平安夜?我不大確定,如果是,大家HAPPY
第九五四章 山中歲月
又過了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