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她又想要幹什麼!這個女人,為什麼總是給她找麻煩!
女官見李未央已經明白過來,便笑著將她引了進去。李未央走入大殿,只是這一回,她的心情卻不太輕鬆了。太后坐在高高的位置上,隔著空氣中繚繞的檀香,她的神情看起來有幾分嚴肅。
李未央鄭重行禮,道:“未央見過太后。”
太后上一次見面的時候,還是很和氣的,可是現在她卻沒有任何讓李未央起身的表示,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上下打量著她。
李未央神情平常,足足有半刻鐘,她的姿勢甚至都沒有半點的變化,從始至終姿態優美。
這份氣度和膽量,便是自己的孫女們也是沒有的,太后想到張德妃的話,不由自主就嘆了一口氣:“聽說你的母親剛剛去世。”
“回太后,是。”因太后並未賜座,李未央只能站著作答。
太后的語氣裡,就有多了幾分嚴肅:“母親去世,女兒是要守孝三年的,在這三年期間,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是,未央明白。”李未央想到太后最心愛的孫子便是七皇子拓跋玉,面上神色不變,口中畢恭畢敬地答道,沒有流露絲毫不滿。事實上,她的心中卻是非常不悅,張德妃上次沒有佔到便宜,竟然把主意打到太后跟前來了,想讓太后阻止她和拓跋玉的來往嗎?這個張德妃,是不是太高看她的兒子了,她如珠如寶的東西,李未央可不稀罕!別說一個區區的皇子側妃,哪怕是正妃,哪怕將來拓跋玉做了皇帝,許給她皇后的位置,她也不會稀罕!
太后面色是從未有過的冷淡:“明白就好,你是個懂事的孩子,應該知道什麼當做,什麼不當做。”她說完,便沒有繼續深入地說下去,只是她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李未央雖然聰明懂事,但還配不上拓跋玉,更加不可能被選為正妃,因為她是一個下賤的丫頭所生的女兒,哪怕她再聰明,太后再欣賞她,都不可能讓她坐上七皇子妃的位置。
李未央很明白地聽清了太后的言外之意,對太后,她是很瞭解的,當年太后也曾因為她的庶出身份,對她不冷不熱,她耗費了很多的心力才讓太后喜歡她、接納她,當年不過是一個不受寵愛的拓跋真尚且如此,換了太后的心肝寶貝拓跋玉,李未央當然明白對方的心情,只是太后畢竟是大曆朝至高無上的人,她沒必要當面頂撞,這樣不理智而且愚蠢,李未央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太后淡淡道:“既然進了宮,便順便幫哀家抄一抄佛經吧。”
李未央低頭應了一聲:“是。”
太后的佛堂就在大殿的後面,太后站起身,扶著女官的手向後走,李未央連忙跟著,到了佛堂,太后徑自念起佛經來,女官向李未央示意,她便走到一旁的剔紅福壽案邊去。案上,已有小宮女擺好了筆墨紙硯和厚厚的三本經書。
“這三本經書,請縣主抄完再回去。”女官輕聲傳達了太后的旨意。
隔著重重的簾幕,李未央望了太后一眼,笑道:“是。”
足足四個時辰,李未央對著經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著。佛經上的字型很小,時間長了便會頭暈眼花,若是換了旁人,早已經腰痠背痛堅持不住了,可是李未央卻一直站著抄寫經書,既沒有說一聲累,也沒有要求一個凳子,只是沉默地,站在那裡,認真地垂手抄寫著。
太后看著她,不由得舒展開了眉頭。其實她對李未央倒是沒有什麼反感,相反,她還有幾分喜歡這個夠聰明和膽量的小姑娘,只可惜——她的親孃身份實在是太低了,之前皇帝又將她捧得過高,若是不讓她認清楚自己的身份,只怕將來她會起了那些個攀龍附鳳的心思。
拓跋玉,絕對不是李未央可以高攀的人!太后心中這樣想著,手中的佛珠也在不斷地捻著。
又是兩個時辰過去,中間已經錯過了一次用午膳和晚膳的時辰,太后是早已用了點心,可是李未央卻是飢腸轆轆,然而旁邊的女官看她,卻連手都沒有抖一下,不由嘖嘖稱奇。
這些人哪裡知道,李未央曾經在冷宮呆過那麼多年,對於忍飢挨餓早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根本不會在意這一點小小的懲罰。與此相反,時間越長,她抄寫的速度越快,字型也越是端正有力,久而久之,便連太后都放下了手中的佛珠,若有所思地望著她。
一旁的周女官提醒道:“太后娘娘,您該歇息了。”
太后站了起來,緩步走了出去,到了門口時,回頭看了一眼,卻發現李未央連頭都沒有抬一下,認真地抄寫著手裡的佛經,彷彿絲毫也沒有注意到她的離去。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