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部分(3 / 4)

小說:調教初唐 作者:莫莫言

甜滋滋的,不知道在嘀咕啥子,李漱手扶在小腹處,才兩個月。這丫頭……就是喜歡擺顯。

“甭理她們,能有啥好事,咱們聊咱們地。”我衝魏叔玉舉起了酒杯。魏叔玉點了點頭。剛端起了杯子,突然間想起了一件事,抬頭衝我正色道:“俊哥兒,你聽說了嗎?孔老祭酒已經上表向陛下致仕了。”

聽了魏叔玉這話,我不由得笑了起來:“這有啥,從前兩年到這會子,這位孔老爺子上表致仕,沒有十回,怕也有個七八回了,哪一次不是被陛下駁回。”

“這一次,陛下沒有駁回,而是留中不發。”魏叔玉很是意味深長地道。這不由得讓我一愣:“不是吧,難道陛下他……”

魏叔玉見我的表情,不由得笑了起來:“你想哪兒去了,你覺得陛下像是半途而廢之人嗎?呵呵,只不過,這位孔老大人這幾年來,為了這個科舉改革,給折騰得夠嗆,得罪的人,多得海了去了,孔老大人怕是已經熬不住嘍。”魏叔玉說這話地時候,不由得有些感慨。

我也點了點頭,說實話,對這位孔老頭,我還是相當地尊敬,雖然這位老頭總喜歡跟我對著來,但他並非是無禮取鬧,他是按照他地思維模式來行事,或者應該說他跟我的衝突是觀念上的衝突,還有學術理念上地堅持。這位老爺子今年怕也有七十四還是七十五了,年紀比我家老爺子還大上好幾歲呢。

大唐科舉制度,這位孔老頭倒也能幹,硬生生把這些科舉制度的改革生生地貫徹了下來,現如今大唐對於科舉制度還加以抨擊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比起幾年前來,已經是少得不能在少了,況且,現如今的人抨擊地只是執行的力量,而非是制度本身,也就是說經過了幾年地實踐,這種制度確實已經深入了人心,而且在實際使用當中,並

顯的弊端。

廢話,這些改良制度,可是後世一直沿用至科舉制度消失為止,不敢說是最好的,至少是最適用的,況且,士子們不再像以往一般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樣的話,他們連第一關都過不去。

因為如今地考試,總會牽涉到當地地民生,還有當地官吏的作為,他們必須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這樣一來,他們也才能瞭解百姓的生活,為他們以後地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知識。

“是啊,孔老大人這幾年的功績,可算得是有目共睹,這一點,就算是小弟,也不得不說上一個服字,要是沒有他,怕是咱們大唐的這個科舉制度改良,不知道還要拖上多少年。畢竟,憑這位老大人在士子心目中的威望,還真是無人能及。”我也很是用力地翹起了個大拇指言道。

“嗯,是啊,這位老大人也算得是功成身退了,對了,老兄我倒是聽到了個訊息,陛下準備讓令狐德棻來接任國子監祭酒。”魏叔玉抿了口酒,美滋滋地砸砸嘴,挾起了一塊肥而不膩的肘子肉丟進了嘴裡享受著。

“令狐德棻?”我不由得一愣,這傢伙我不認識,可並不妨礙我不知道他的事蹟,這傢伙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令狐整為北周大將軍,父親令狐熙北周位至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

至於他,原任大隨想府記室,後遷起居舍人,禮部侍郎、太常卿,也曾經在弘文館和崇賢館裡邊當過學士,不過,這老傢伙沒有教過我。至於我從哪兒知道他的事蹟的,這說來也巧,我爹曾經奉李叔叔的命令修撰史書,而這位令狐大人也同樣奉命修撰史書,他與當時的秘書郎岑文字主修的便是《周書》,專記西魏、北周史事。

----------

不過北周詔令文書多仿先秦文體,《周書》如實照錄。但書中敘事紀言,也往往過於文雅,華而失實,不能恰當反映北周當時風氣,也就是說,這位兄臺確實有材,不過,卻有些虛浮,老爺子在給我灌輸這些歷史的時候曾經不止一次地提到過這位兄臺,當成反面教材來進行批評,當然是在家裡邊私下說的,這種話可不能亂說出去。

所以我就記住了這傢伙,畢竟後世咱認識姓令狐的也就一人,還是從金大師的《笑傲江湖》裡認識的那個令狐沖。

“讓這位令狐大人來擔當國子監祭酒?陛下這是怎麼樣的,這位老爺子年紀可也不小了,而且威望……怎麼會用他呢?”我摸摸下巴,很是疑惑。魏叔玉擺了擺頭:“我哪知道,反正這事還在討論,不過相信變動應該不會了,想來,這位令狐大人,不過是一個過渡人選罷了,不然,陛下肯定會另擇他人的,別說你,就是為兄,也不看好此人。”

“哦,兄長你這話有道理,很有可能,陛下是為了給其他人鋪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