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比那些臣子還要注意這些,以免得有人陽奉陰違。他注意到陳叔達的臉色似乎很不錯,眉頭散開,唇角上翹,連下頜的鬍子都快樂地厥了起來,但他的靴子上卻沾著幾塊非常刺眼的東西——泥巴。不消說,這老頭兒是下地裡去了。
“陳愛卿,朕看你滿面喜色,可是遇到了什麼喜慶之事?”李世民看似隨意地問道。
“皇上聖明不但是喜事,而且還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陳叔達拱手道:“不過並不是微臣的喜事,而是大唐的喜事,是皇上的喜事”
李世民一怔:“朕的喜事?”
陳叔達回稟道:“微臣曾經考察過民間,許多原本肥沃的土地在種植一段時間之後,土地就會漸漸地貧瘠,糧食產量也開始減少。民間向來有積肥養地之說,滄州這一次所進行的這種將夜香集中起來進行處理的方法,能夠持續養地,產量也自然會提高。”
“朕已經同意淮陽王所奏,在河北道推行滄州所行之法,如果行之有效,就可以推廣到我大唐全境。”李世民沉聲說道,這道旨意在朝堂上已經頒佈了,但陳叔達公事在外,沒聽過這個訊息也是有可能的,事實上他這次召陳叔達進宮,除了玻璃大棚的事情之外,也有部分原因是為了這以夜香肥地之說。
陳叔達又是一拱手:“微臣知道。滄州所行之法是一整套辦法,在河北道試行自然是穩妥的。但是,這以夜香肥地之法,是確鑿無疑的善政,愈早推行,對於肥地增產功效越顯,尤其是現在冬季,正是農閒養地的時候,所以微臣想請求皇上,能夠儘量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此事,需知這一年增加的產量,可都是數以億計啊,皇上”
大司農的責任就是替皇上管理全天下的田地、農具……凡是與糧食的最終出產有關,都是他大司農的事情,所以,陳叔達想的就是如何提高農務交率和糧食產量。
“嗯,陳愛卿所言極是,還要容朕再思量思量。”李世民沉吟著說道。
做為一個皇帝,他當然不缺乏決斷,陳叔達的建議他也覺得很中肯,在這幾個月農閒的時間進行養地,明年的收成肯定會增加。但作為皇上,他還要考慮其它的問題,正如陳叔達所言,積肥之法張陵所推行的一系列治理方案中的一環,如何將其摘出,而不是流於形式,才是他正在考慮的。
“皇上,這件事情宜早不宜遲啊”
陳叔達那模樣就差手持刀劍威逼李世民下旨了……也無怪他急,糧食一向都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尤其是陳叔達知道,李世民惦記著要向突厥進兵。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難道等大軍行動之後,去草原上啃青不成?
李世民是知道他的脾氣的,微笑道:“陳愛卿,這件事情還有幾個關節需要理順一下,譬如是否增設人員等,都要綜合考慮,不會用很長時間。朕今日召你進宮,還有一件事要跟你商議。”說完,他將那本淮陽王李道玄的奏摺遞給陳叔達。
“淮陽王?”
陳叔達看到奏摺上的落款,有幾分訝然,不過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奏摺中的內容吸引了。
“陳愛卿,你覺得這玻璃大棚之法可行嗎?”李世民沉聲問道。
陳叔達沉思了一下說道:“這玻璃大棚聽起來頗似暖窖之法。臣有四點不能肯定,不順是否得當。”
“陳愛卿但說無妨。”李世民正是要多多聽取意見,所以才將他召來。
“其一,雖然玻璃的價格不是很貴,但如此大規模地使用玻璃,本錢勢必提高,普通百姓恐怖無力置辦;其二,這玻璃大棚是否能夠保暖;其三,縱使玻璃大棚確實能夠保暖,這大棚種植之法也應該與普通的種植之法有所不同;其四,玻璃製造據微臣所知,在大唐境內只有一個地方生產,其產量是否能夠供應全國?”陳叔達掰著手指頭一一說來,聽得李世民連連點頭,到底是老成之方,思慮的就是比李承乾周到。
等陳叔達停下之後,李世民說道:“陳愛卿,這玻璃大棚的事情確實可行,滄州別駕張陵府上就有一座玻璃大棚,聽太子說,裡面的菜蔬長勢甚好。至於本錢和產量不足的事情,或可容後再議。”
“是,皇上。”陳叔達恭恭敬敬地應了一聲,他到要去那張府看看所謂的‘玻璃大棚’是如何的好法。
李世民在皇宮中分別與太子李承乾和大司農陳叔達談話的時候,在滄州城內,王守拙在自己的書房內也在糾結著……其中還有那麼一絲絲的興奮。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王守拙此時已經有些忘了是誰當初暗示他帶著張陵上任了,但有一點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