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啊!”
第二十五章 失去的故國
郭師庸的話引起了張邁的強烈共鳴,在嶺西的時候生活艱苦,但那時卻有一種精神在鼓舞著他讓他充滿了力量,反而是東進以後生活條件改善,眼看自己變得位高權重,一呼百應,但卻已經罕有那種精神振奮的狀態,他曾想那是不是年紀漸大的原因,但現在看來卻不完全是。
在新碎葉城的廢墟上,他在靈機之下提出了“規復四鎮、拯救唐民、聯絡長安、振興華夏”的四大目標,在到達涼州之前,儘管途中遇到無數的困難,但唐軍全體卻都堅定不移地向著這四大目標邁進,如今四大目標的前面三個比較具體的都已經實現,最後一個卻嫌空泛而且遙遙無期,這讓張邁感覺到:近半年多來,天策軍內部似乎欠缺了一種凝聚力,也欠缺了一種努力的方向,以至於天策全軍的思想似乎都開始顯得混亂。
這次桑維翰的到來,境內幾大勢力的代表到齊,既是為了要商討出一個應對的策略來,同時張邁也想要透過這次的會議做一次梳理,看看各方的態度,並對未來理出一個思緒來。
作為故歸義軍入天策者的首腦,曹元忠和慕容歸盈的考慮都是很現實的,也是很舊派的,在他們看來,統一天下、登上帝位應該就是張邁最終極的目標,誰能幫助張邁促成這個目標,誰就將是從龍功臣。這其實也是一種“忠”的表現,雖然這種忠是輸送向張邁,可是河西境內有著這種舊思想的大有人在,若順應他們的這種忠心,就將毫不費力地得到這批人的宣誓與忠誠,反之,若要改變之則非一日之功,從現實出發的話,張邁也不能太過扼殺他們的好意,否則只會將他們推向自己的對立面,這樣對施政是不利的。
作為嶺西軍方的代表,郭師庸非常堅定地站在安西唐軍一貫的立場上,他相信唐軍能夠破除萬難勝利到現在靠的是開拓進取、武勇光明的精神,他想要將這種精神帶到河西來,而不是讓有著這種精神的嶺西舊部被河西所改變。郭師庸的著眼點更傾向於天策軍的整個團體,但在與曹元忠的分歧上卻是不言而喻。
張邁還在沉思著,想著如何在現實與理想的兩條道路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這個時候鄭渭開口了,在張邁的眾多創業夥伴中,鄭渭是和張邁思想最為接近的一位,雖然他對漢文經典的淵博程度還不如張毅,但他的知識面卻更加寬廣,除了儒釋道的主要典籍之外,他還通讀過天方教、明教與摩尼教的經義,學過印度的因明學,有著漢家知識分子所缺乏的理性邏輯思維,又有著多年的商場歷練,張邁儘管多出了上千年的歷史視野,但就底蘊而言實在是遠遠不如。
“我以為,慕容老將軍的據西北以窺中原的策略,是很有道理的,”鄭渭說:“就像慕容老將軍所說,當初秦國東向橫掃六國,用的就是這個戰略。”
曹元忠和慕容歸盈都向他看了過來,他們也都知道鄭渭在天策府中的地位,如果他支援自己的主張,那麼將能夠抵消甚至掩蓋掉郭師庸的反對。
但是鄭渭很快就語鋒一轉:“可是,我覺得,我們要據西北以窺中原,現在的條件還不成熟。當年秦國掃**的史文我也研讀過,自商鞅變法,秦國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才將破落的西陲之過振興起來,增強了國力,再跟著又用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才由始皇帝統一了天下。而我們呢?”
天策軍進入涼州到現在還不到一年!
鄭渭繼續道:“而且遠在商鞅變法之前的兩百年,秦國的穆公就已經先吞併了西邊、北邊的戎狄,徹底去除了秦國的後顧之憂,讓秦國三面無患,然後才能將人力物力兵力集中在東方,這是據西北以窺東南的先決條件,而我們現在呢?”
天策軍的疆土形如長蛇,郭洛雖穩住了後方,但嶺西回紇狼子野心,契丹對北庭更是虎視眈眈,後方隨時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若是天策軍長驅進入中原,萬一西北有變勢將首尾不能兼顧。
鄭渭道:“雖然眼下有種種誘惑,但我以為我們必須先將內部的問題處理好,然後才能全力對外,必須先將後方的隱憂除掉,然後才能向前。”
他的立足點與郭師庸不同,但反對的意思卻已經十分明顯,薛復也贊同道:“不錯,兩線開戰乃是大忌!當初我們暫時放棄西線的拓展,聚力向東,這是東攻西守戰略的見效。如今東部好不容易穩定下來,而從種種情報看來,西面卻已經暴露出許多問題來,我以為如果需要調整戰略,應該調整的也將是‘東攻西守’,而不是元帥剛剛當眾宣佈又且行之有效的聯洛陽以抗契丹。不調整‘東攻西守’,郭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