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部分(1 / 4)

小說:唐騎 作者:瞎說唄

榷ㄋ橐兜木�率�鍾邪鎦��

至於葛丹摩的兒子葛齊輝,張邁卻將他編入了龍驤軍。

對於這個安排內中的含義,史懷誠和葛丹摩兩對父子心知肚明,史懷誠心想自己雖然沒法留在根基深厚的碎葉,但是如果進入寧遠,或者有機會進入天策大唐更深入的核心並獲得更進一步的信任。而葛丹摩對此也無怨懟,張邁既然將碎葉交給了他,那麼留兒子在他身邊做質子也算常事更何況葛齊輝在張邁身邊既有做質子的隱意,但同時也是葛齊輝接觸張邁、取得信任的機會,父子兩人一個在外鎮守,一個在內侍奉君主對想謀反的人來說不樂意,對葛丹摩父子來說卻十分合心。

兩河流域秋收之後,存糧大增這是靠著十餘萬軍民進行的軍屯,這一年在軍方的督促下以農牧為業,工商業在兩河地區被抑制住了,糧食消耗少而產出多,所以有了數量巨大的餘糧。

入冬之後,遠在碎葉的張邁在軍、政兩方面同時進行了調整。

首先是在軍隊制度方面的調整。之前天策唐軍沿用安西唐軍的舊制,府兵有八百、一千、一千二百人三種進位制,算是小、中、大三種府,張邁本人素來習慣十進位制的,覺得分成大小府在軍隊排程上可能存在某些問題,這件事情他曾與郭洛、楊易幾次磋商,自此決定逐步調整軍制,將府的單位數量定為一千人。

同時,對北庭戰爭以來有功的中郎將以上將領進行提拔。

當初北庭大勝,除了楊信、徐從適迅速從底層爬上來之外,郭威也一舉晉升至將軍,但除他之外,中郎將以上就都沒有升級。這次再計功勞,將北庭大捷連同兩河大捷一起計算,升郭洛、楊易為大將軍,而升郭威、石拔、慕容春華、馬繼榮四人為上將軍,其餘有功的中郎將也都跟著水漲船高。薛復以留守後方,雖無戰功卻能穩定局面,這一點也當嘉獎,不過天策唐軍的傳統乃以戰功為上,薛復鎮守東方無事,正如郭洛當初鎮守寧遠無事,政治家們都能給予“功不在前線諸將之下”的評價,但沒有戰功就是無法進行這種質的升遷,因此只給予了豐厚的賞賜。

至此郭、楊二人同時居於軍方第二階梯,薛復、郭威、石拔、慕容春華、馬繼榮、曹元忠等為第三階梯,算是解決了一下歷史遺留問題,同時軍方高層的地位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薛復雖然未升為大將,但薛珊雅剛剛為張邁也誕下了一個兒子,他在後方的地位也因此而更加穩固,仍然是郭、楊以下第三人。此外就是郭威的異軍突起,在短短一年之中晉升到可能問鼎第二階梯的地步,這在和平時期也是難以想象的。

在軍方進行調整,文官層面也進行了微調,其中主要是對政務首腦名稱的改換,這件事之前張毅等人已經有過建議,而張邁自此決定實施則與魏仁浦的推動有關。

當下天策軍內政方面的首腦是鄭渭,他的職務是天策府長史魏仁浦認為這是一種“半私”的職務,即天策府長史很明顯是服務於天策上將,有“內臣”的性質,作為已經成為當世第一流大國來說,行政方面的首腦不宜如此,此外如魯嘉陵等人也都還冠以“參軍事”的名義這是安西唐軍留下來的傳統了,凡是出現新的情況需要設立一個新職位,往往便設參軍事,因此天策唐軍中此時竟有約二十幾個級別不同的參軍事。而且中樞各部門又都稱“司”,這很明顯是一個軍府的部門建制,等於預設自己乃是軍閥而非中央。

張邁在魏仁浦的建議之下,參考當初張毅的主張,改天策府長史為中書令,以張毅為中書侍郎,鄭渭始正式成為天策大唐政廷之首。各司均改為部,各曹均升為司,一切印章名稱均有調整,自此張邁雖未稱帝,而宇內都知他絕不自居於李從珂之下了。

除了政廷的調整之外,又在糾評臺之外設立軍帳會議,以楊定國為掌帳,主要由軍方碩魁組成,以議軍事。

張邁在進行這些軍政調整的時候,楊信與徐從適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在張邁坐鎮碎葉調整軍政的時候,郭威卻被委派了以少量兵力向怛羅斯地區進軍整支部隊只有七千人,以郭威為主將,奚偉男為行軍司馬,楊信、徐從適便做了郭威的左右先鋒。

兩人在西征兩河流域途中再立戰功,如今又升一級,都成了將軍了,他笑著對徐從適道:“咱們在輪臺城下那是拿命來拼,這次橫掃伊麗、碎葉兩河,卻跟玩兒似地,這樣也能升官!”

徐從適悠然道:“此一時,彼一時。雖然這次是順勢而行,但也是打下了方圓數千裡的版圖啊!升咱們一級也不在話下。再說咱們那次拼了命,升的也不止一級。”

楊信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