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1 / 4)

小說:唐騎 作者:瞎說唄

“哈哈!”約昌笑道:“那就更好了!”吩咐:“準備啟程北上吧。”

“啟程北上?可是大汗吩咐……”

“放心吧!”約昌道:“我這次北上就是要向大汗稟報,南線暫時不會有事的。漢人不會在農忙季節用兵,這是他們上千年的傳統,何況他們又正同時在舉行那樣的大典呢。”

他頓了頓,又說:“不過如果張邁明年再不能給我們一個肯定的回答,那麼我們是否引兵西進,可就難說了。哼,契丹駐北庭的老爺已經知道了此事,他們是最不喜歡聽見漢人強盛的訊息的,正追問我們如何處理呢。我們一直告訴他們天山南北都在我們的威懾之下,如果接連受到安西的挑釁而我們無可奈何,那麼我們和契丹之間的宗藩關係,只怕會有變化。”

“那龜茲那邊受到的騷擾呢?”

“就是因為有那些騷擾在,我才更確定不會有事了。”約昌笑道:“如果張邁是麻痺我們的話,那麼就一定會大肆向我們示好,而不會出現這種騷擾,我看多半是像盧明德所說,安西境內上下不和,所以邊將和主君之間的口徑與行動才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差。總而言之,只要安西的主力不動,光憑溫宿的駐軍是無法吞併龜茲的,至於溫宿的騷擾,哼,龜茲損折點兵馬錢糧,關我們什麼事!”

和約昌的輕鬆不同,骨咄最近卻煩惱得要命,龜茲與高昌雖然在同一緯度上,但不像高昌那樣有強烈的內陸盆地效應,天氣雖也炎熱,卻還不至於如高昌那樣誇張,然而骨咄的煩躁卻比置身於四十度高溫中尤甚!

從五月開始,本來已經消停了一個春季的“馬賊”又開始活躍了,不過這次他們不再是集結大軍行動,而是以二三百人為單位,不斷得越過俱毗羅沙漠,騷擾和劫掠龜茲的城郊。更過分的是,與去年見糧就搶的行動不同,今年“馬賊”的攻擊不但靈活了,而且顯得更加有針對性其遊騎兵所過之處,但凡見到漢化家庭就略過不殺,遇到回紇人則搶一頓飽!

龜茲自漢朝起就已屬中國,當時的龜茲土著本是從今甘肅一帶遷徙過去的,也是黃種人,只是文化體系全然不同而已,自那以後歷代附屬國雖然一直都保有濃厚的西域色彩,但漢化的過程也在反覆進行著,到大唐時期這裡更成了安西大都護府的首府所在地,人口的民族構成胡漢參半,而且其“胡人”也都是黃種人,白種人並不多見。

西域的民眾大多沒什麼“民族氣節”的概念,大唐強盛時他們自稱唐人,自大唐勢力衰微,回紇人統治了這個地區以後,諸族百姓對外便都自稱回紇,待得這時發現“馬賊”搶胡不搶漢,就都紛紛在門口掛上桃符桃符者,春聯之前身也,漢人每逢正月初一便取桃木,削成長六寸、寬三寸的樣式,上面畫上辟邪驅鬼的門神名號“神荼”、“鬱壘”,懸之終年。沒有桃木的話就以其它木料代替,在桃木上題寫對聯的風俗尚未普及到西域,但門掛桃符卻已經成為了漢人家庭的特徵。

本來在安西軍出現之前,西域掛桃符的家庭是越來越少,龜茲只剩下三成的家庭有此風俗,但從今年五月開始,一些細心的人便發現,那些門口懸掛著桃符幾乎沒有一家受到了“馬賊”的襲擊。

“難道這些馬賊還認胡漢?”

這個訊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由於龜茲軍隊沒法完全保證境內所有的百姓不受到馬賊的襲擾,所以龜茲的民眾就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便如張邁穿越前的那個時代,由於國家在各方面優待少民,所以許多人見有利可圖就紛紛改民族換祖宗,一開始只是圖個眼前利益而已,心中並無自己是少民的意識,但到了兩三代人以後,久假成真,民族觀念自然而然就形成。

與後世那種可笑的“化漢為胡”相反,這時的龜茲百姓尤其是靠西的百姓卻紛紛主動地“化胡為漢”,為的就是避免遭到馬賊的襲擊。當然這種化胡為漢,一開始也是假的,不過由於大部分人本身的長相就是黃面板黑頭髮,更有不少人本身就是胡漢混血,且龜茲地區的人會說漢語又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所以“假裝”起唐民來容易之極,也就是在門口掛起了桃符,將衣服樣式變上一變而已。

一開始,這種改變只是出現在龜茲的西疆,但隨著“馬賊”的不斷深入,也就有了越來越多的龜茲家庭門懸桃符以保平安。

骨咄本身並非一個強勢的君主,龜茲回紇也沒有因為百姓掛桃符就治罪的律法,所以骨咄對於治下民眾的這種變化無力阻止,骨咄的壞心情到六月中旬便惡化到了極點因為他聽說約昌竟然北上了!

聽到這個訊息讓骨咄有一種自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