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3 / 4)

小說:唐騎 作者:瞎說唄

有大局觀的人,見鄭渭是被自己剛才的話所觸動,馬上也就想到了他想法:“你是說與河西的關係?”

“不錯!”

這時副將來報說軍隊已經整備完畢,隨時可以出發,楊易道:“先上路吧。”

一路上兩人各自無法,分頭沉思,走到晚間安營紮寨這才又碰頭交流想法。楊易與鄭渭都很明白自己在安西軍中的身份,無論是對安西軍政兩方面還是在張邁的心目中都有重大的影響力,如果能在路上達成共識,那麼他們的意見將很可能會成為此次決策的一個方向。

楊易自見到鄭渭那天開始兩人就沒少吵過架,楊易對鄭渭總是冷言冷語,但鄭渭落難之際卻是楊易出手相救,鄭渭萎靡不振之時也是楊易出言相激,當郭師庸等老一輩將領都反對為鄭家報仇時也是楊易仗義執言,此事之後鄭渭對楊易也未有一句多謝,遇事交接常是公事公辦,在外人看來似乎這對文武之間十分冷淡,但只有張邁、郭洛等寥寥數人才能體味到兩人關係的微妙。

這時於雪夜之中同帳抵足而眠,說的卻都是安西與河西的關係。

楊易道:“曹家最近對我們的事情好像變得積極了,但我一直不相信他們會轉性。朋友相交,有傾蓋如故的,有白髮如新的,于闐和我們就是傾蓋如故,歸義軍那邊,嘿嘿!我可不奢望能與他們做真正交心的朋友不過呢,那也是好事。”

鄭渭一奇,道:“好事?”

楊易道:“當然是好事,你想想,如果歸義軍也像于闐那樣對我們出於至誠,我們反而不好動他們了。”

他這句話沒有說盡,但鄭渭何許人也,馬上就明白楊易的意思是要將歸義軍直接吞併。

楊易道:“我讀的書雖然沒你多,可大略的史事也知道,從來靠著拉攏、整合起來的領土,都會留下太多的老舊勢力,比如河西,如果我們是靠結盟、聯姻、威壓、排擠之類的手段逐步與他們合併而取代曹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那樣時間太長,而且往後很多事情反而難辦。又要顧忌這個,又要顧忌那個,我在外頭領兵到無所謂,但你管內政,如果要推行一些新的東西,我敢打包票,一定會左碰壁,右碰壁,碰到你沒法改革為止!倒不如像對付疏勒一樣,用兵枚平了,瓦解掉原有的勢力,只留下一些聽話的,將河西變成一張白紙,那樣你反而好辦事。”

楊易是個不好讀書的人,但畢竟是郭楊魯鄭第二代中的佼佼者,從小接受了嚴格的教育,肚子裡有點底子,在溫宿的那段日子,還有在龜茲閒居的這段時間,一有空也常找書來讀。西域地區書籍難覓,但他畢竟是一方大將,找幾本史書還是不成問題的。

鄭渭對楊易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並不感到奇怪,實際上如果交到自己手中的領土與百姓真的可以像一張白紙一般任他畫鄭渭是求之不得,不過呢,“阿易啊,你可知道那樣意味著什麼嗎?”這時帳篷內氣氛甚親,鄭渭就沒文縐縐地稱楊易的字,直接叫他阿易。

楊易笑道:“要將河西變成一張白紙,首先就得將曹家的勢力連根拔起,不但要瓦解他們的軍隊,滅他們的人,還得將他們在河西百姓心目中的好印象全部驅除,將他們給河西百姓灌輸的那種苟且偷安的想法洗個乾淨這是對漢人的一方面;此外就是佔據了甘州、肅州的甘州回紇,也得殺個乾淨,就算不殺絕他們,也得打得他們像狗一樣趴在我們面前不敢亂來這是對胡人的一方面。”

說到這裡他噓了一聲,一雙眼睛迷離起來,道:“我聽郭伯伯說,自古關隴最出精兵強將!而且整個河西的人口合起來可能有百萬之眾!要是能將河西所有漢人團結起來,從中選出十萬男兒練成精兵,哇”他嘖嘖連聲,道:“那可真是讓人嚮往啊。”

鄭渭笑道:“十萬男兒,只怕不止呢。河西如今處於割據狀態,隱戶甚多,如果真能一統安西、河西,再將隱戶搜出來,那麼組織二三十萬鐵騎也是有可能的。可是你想團結河西百萬漢民,只怕沒那麼簡單!別的不說,現在那些統治著這個地區的一個個家族就不會答應。”

楊易哼了一聲,道:“所以這些妨礙一統的人全部都得滅掉!上層的家族留下只會添亂,至於下層的百姓反而好教化,我最喜歡那些質樸漢子了,沒那麼多的雜心思,又好說話,又能打仗,又能放牧,還能種田。只要我們對他們好,編管教化起來並不難。反而是那些衣冠之士,打仗時幫不上忙,放牧種田嫌苦嫌累,而且冷不防還要給你使算計,根本就是防不勝防!一定要設法剷除才行!”

鄭渭苦笑道:“你說的都是希望如何,卻沒說該怎麼做。從嘉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