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龍虎初會(1 / 2)

小說:季漢大司馬 作者:周府

夏,漢為阻止曹魏抽調各路兵馬南下壽春,則從江漢、隴右兩方向用武,以為牽制魏軍之用。

諸葛亮率趙雲、文聘出江漢,以徵新野、宛城;馬超應漢之所求,留馬岱率萬人在隴右,自率兩萬兵馬北上,直取西平、金城二郡。

兵至新野時,諸葛亮留趙雲包圍新野。而他則率文聘北進至黃郵聚,在淯、湍二水的交匯處下營,修築水寨,大修營壘,做出一副打持久戰的模樣。

黃郵聚,漢軍大寨。

因諸葛亮初至之故,大軍將士依據諸葛亮提前所下發的任務,各自修築營寨。

斥候散到寨外二十里,依據山水地勢插上不同顏色的旗幟,以為識別之用。而後輔兵們在旗幟所劃分的安全區域裡砍伐木材,或至水畔取水。

寨內,各營將士依據諸葛亮所立的標識,在各自的區域內搭建營寨。精銳兵馬在外,老弱士卒在內。且各營之間,有拒馬、鹿角相隔。從天空往下看,每營既獨立,又統屬,各營部連環互套。

首次向曹魏用兵的諸葛亮,格外的謹慎,今率左右文武親入營中,視察營寨佈置問題。

“仲業,你部久經沙場,今屯兵外壘,需提防魏軍夜襲。”

諸葛亮用羽扇指著營壘佈置,說道:“每百步設火炬五盆,二十步一盆火炬。兵分五部,一部將士巡視上夜,一部將士巡視下夜。兩部將士著甲而睡,一部將士正常休息!”

“諾!”

聽著諸葛亮的佈置,文聘微微皺眉,深感諸葛亮太過謹慎,軍中大小之事必要過問,甚至兵馬布置比他用兵時還嚴格,幾乎是嚴格按照兵書上所說的營寨搭建標準。

文聘感覺得沒錯,諸葛亮自感自己非天縱之才,今時行軍佈置,幾乎是針對可能會發生的事件而佈置。

如行軍擔心遭遇伏擊,諸葛亮會將兵馬分成多部,其間互相保持距離,且沿途派出斥候,根據地形紮上不同顏色旗幟,以為後續兵馬甄別。

下營時,諸葛亮擔心會發生連環兵敗,則是將每營隔開。即便一營被破,不會影響其他營寨;擔心遭遇魏軍夜襲,則將精銳兵馬布置在外,老弱兵馬屯兵於內。

如此縝密的營壘佈置,帶有諸葛亮非常鮮明的風格,即諸葛亮盡最大努力,杜絕因任何襲擊性事件,從而導致大軍兵敗。

當然如此縝密的營壘佈置,必然會帶來一定代價。如諸葛亮付出大量精力,以及帳下軍士需要付出更多時間修繕營壘。但相比兵敗而言,這種代價對諸葛亮而言,完全可以接受。

待文聘受命退下,馬謖進言說道:“丞相,我軍兵馬三萬,何不一鼓作氣先下新野,再北進宛城。今分兵圍新野,而後圍堵要道,恐難以建立大功!”

“不然!”

諸葛亮笑撫羽扇,說道:“新野雖兵馬寡少,但觀其城有死氣,非輕易可破。如久耗未下城郭,我軍士氣盡絕。而後司馬懿舉精兵來援,發以騎卒蹈之,我軍將敗矣!”

說著,諸葛亮用羽扇指了指地,說道:“趙將軍屯新野,我軍屯於此。司馬懿欲解新野之圍,必先破我大軍。我軍守營,司馬懿攻我,其兵勢在我。”

“如司馬懿不欲解圍,我軍散兵而出,收攏荊宛百姓,亦能牽制司馬懿。我軍是役非為破敵,而協助大司馬用兵。”

諸葛亮雖初次北伐,但卻不急於立功。如他所言,新野城雖小,但不代表輕易能下。一旦打不下來,類似鍾離之戰般,大軍兵馬士氣耗盡,司馬懿以精騎破之,則大軍必敗。

依照諸葛亮的想法,利用圍城的方式,將新野圍困住,自己率大軍堵截司馬懿。運氣好的話,不僅能達到牽制司馬懿的目的,還能順手收復新野。

南漢重新擁有新野,宛城失去緩衝區。漢軍下次北伐,可以直接兵向宛城。

諸葛亮似乎想起什麼,吩咐說道:“無當飛軍昔為南中蠻夷,今初從軍北伐,當將其營帳放置中央。其萬人兵馬雖驍勇善戰,但修築營壘非其所長,幼常可持陣圖至其軍中,協助爨習、孟琰二人搭建營壘。”

“諾!”

待馬謖離開之後,諸葛亮率身側文武繞行營寨一圈。

回到大帳中,諸葛亮將他的陣圖抄錄一份,並雜有一封書信,讓侍從快馬送與霍峻。

且不言,諸葛亮在湍口設下營寨,親自圍堵司馬懿。

欲出兵解壽春之圍的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率文聘、趙雲出兵北伐時,向曹丕去了封書信,而後將兵馬調回宛城。

回到宛城的司馬懿,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