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煞法度和天罡法度【萬更求訂】(2 / 4)

小說:一顆龍珠吞入腹 作者:朔時雨

,最終落點停留在設計上。

俞幼泉看著鄭英瓊畫的那個古老篆文,還有所成型後的丹鳳,當即回想起了後天劍上面的種種符文。

稍微一對比,俞幼泉頓時皺眉道,“符文畫的沒問題,寶氣材料也沒問題,但二者合到一起卻是有點問題”

寶氣雖沒有生命,但本質上也像是活的,具有“記憶”的特性。

但是。

這個“記憶”卻不是一次就能成型的,需要反覆錘鍊,反反覆覆控制、釋放,最終變成類似本能般的“記憶”。

而像是丹鳳朝陽氣這種烈焰屬性的寶氣,天然就具有更高的活性和不穩定性,一旦活動起來,尤其是活動烈度極高的時候,符文就會扭曲變形、效果變差。

本質上依舊是個火候和控制力的問題,這種經驗還是俞幼泉在熔鑄亟雷氣的時候獲得的。

至於解決方案,要麼增添新的剛柔符文,要麼就大力出奇跡,將寶氣錘鍊的更加精粹,讓符文和寶氣融合的更深入。

你中有我,我中有伱。

或者乾脆取一團核心的寶氣,將其類似鄭英璇這種織毛衣的方法,率先編織成一道“源根”。

只要源根能成,氣自然而然就會自動匯聚、彌散、釋放、流淌。

俞幼泉當初煉製雷炎劍,就是三種方法都用上了。

不過,他這麼做是因為擁有龍珠洞天,悟道模式下時間管夠,可以反覆試錯。

不僅有解決方案,而且還是三個?

鄭英瓊直接都有些不會了。

丹鳳朝陽氣到底是誰的寶氣啊?

一番權衡過後,鄭英瓊最終還是選擇大力出奇跡之法。

像是二姐姐織毛衣那種方法,她根本就沒有那種精細至極的掌控力,想學也學不了。

至於加剛柔符文,這個試錯成本可就太高了。

眾人將信將疑,但還是陸續提出了很多問題,很快“將信將疑”就只剩下“深信不疑”和“崇拜”。

當然。

這一場論道俞幼泉也獲益匪淺,知道了很多秘辛。

譬如。

法度。

法,法門、律令、法則者也。

度,計量也。

簡單點說,那就是有限的規則律令。

這種限度可能是物理、空間、時間意義上的,也可能是心靈限制上的,也就是持戒。

透過“戒律”“宏願”之類制約,換取更強大的力量。

到了第三境神藏開始,就會逐漸接觸到法度。

法度的說法有很多,可以是“法則”、“特性”,也可能是深挖神藏潛能後得到的“神通”,還有乾脆就理解為搭建在寶氣上的“法”。

道中得一法,法中取一術。

二境建立在寶氣基礎上的“術法”,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小術”。

有氣斯有術,一切都有跡可循。

本質上還侷限於修行者本身!

而到了三境,更進一步,那就能算得上是“大法”。

當然,對於這個說法很多修士並不同意,認為三境所得到的頂多也只能算是“大術”,依舊停留在“術”的層面。

譬如。

鄭英瓊在三境若是想要繼續更深入修丹鳳朝陽氣的“運”,那就需要採煉帶有運屬性的劫煞。

寶氣養身,劫煞煉體。

熬過劫煞的恐怖破壞後,身軀會迎來蛻變,開始真正初步脫離凡人的範疇,向仙神之體靠攏。

最終苦盡甘來,成功挖掘出神藏中的秘密寶藏,徹底於神藏秘境中銘刻下自己的法度。

至此,小術也會蛻變為大術,擁有種種不可思議的表現。

譬如。

改運;改命。

從二境跨入三境,真正開始踏入“玄而又玄”的領域,而這也是領悟“意”是破境敲門磚的緣由。

意無窮,方能法無邊。

在三境需要採煉地煞,所以三境的法度又叫地煞法度。

到了四境則需要採煉天罡,所以四境的法度又叫做天罡法度。

天罡地煞法度合一,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地規則,可以做到掌握部分道則而戰。

也因此,甚至還有人乾脆將其解讀為“天地制約”。

所謂的“法度”,就是在天道規則下,三境四境修士所能掌握術法之極限,不可逾越。

不得不說,這些世家子們所懂得的修煉秘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