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紅塵氣成【求追讀】(1 / 3)

小說:一顆龍珠吞入腹 作者:朔時雨

麻衣僧很有耐心,無論是誰有了頭疼腦熱,只要找他問病求診他都會很細心的救助。

最開始眾人見麻衣僧年輕又頂著大光頭,對他多少有些不信任。

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而光頭給他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人是否是犯了罪受了刑。

這就像是身上紋個紋身,天然就讓人心生忌憚和不信任感!

但問診的人多了,外加上的確是藥到病除,眾人對他的信任感也與日俱增。

短短小半日,這個在楓林渡客房只知道敲木魚唸經的僧人就收穫了相當的聲望。

有了聲望自然也就有了信任,而有了信任理所當然也更願意深入瞭解。

慢慢的眾多受到救助的災民,就主動問詢麻衣僧更多關於“髡首神仙”的種種。

然後,眾人就知道了他們剃髮不是受了刑罰,而是斬去了三千煩惱絲。

也知道了佛祖、菩薩、羅漢,知道這些覺者提倡行善積德和投胎轉世。

尤其是知道“投胎轉世”後,很多百姓麻木的眼神中驟然多了一些靈動。

然後忙更深入的問詢,有人聽後笑逐顏開,而有人聽後則心有惴惴。

俞幼泉見此,若有所思。

麻衣僧說的是很高深的道理嗎?

非也!

更多隻是給了底層民眾一個心理安慰,只要我這輩子行善積德不作惡,下輩子就能投個好人家。

這就像是一碗雞湯,或許營養有限但它終歸還是有些營養,而味道貌似也還不錯!

至於其他道理,本質上都是普世價值。

比如勸人向善,戒殺、盜、淫、妄、酒。

儒家也是類似的,只不過叫做“五常”,仁義禮智信。

但是。

一旦走極端了也都會非常可怕!

就像前世“南朝四百八十寺”,大量隱匿人口,還不交稅放印子錢,藏汙納垢。

儒學走歪了也是類似,假道學遍地,禮教吃人。

當然到了那個時候也必然會出現糾錯者!

譬如。

三武滅佛。

就是儒學內部,也會出現革新,甚至是打倒孔家店。

這也是神、是道、是佛、是紅塵、是人心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本質上就是滿足了人本身的需要!

俞幼泉若有所悟,對紅塵有了更深的領悟。

滾滾紅塵就算是黑白顛倒,是個大染缸,但終究還是有其最基本的準繩,也即是廣大普羅大眾都能認可的普世價值。

也可以說這些價值是規矩是束縛,但依舊是天地正氣的一種。

隨後,俞幼泉又聽到有小老百姓請求禪師解惑。

他循規蹈矩,為人正直,從不做喪天良的事,平時也孝順父母、愛護妻子孩兒,怎麼就過的這麼苦?

而隔壁老張作惡多端,好逸惡勞,平時不孝順父母打老婆,連孩子也不好好教養,怎麼就過的比他好那麼多?

若是佛真能普度眾生,怎麼不早點過來拯救他,讓他今生日子就能過的更好?

這個問題一出,不僅是提問者,周圍的民眾也紛紛打起精神來。

實在是這個問題太具有普適性了!

麻衣僧也沒有說什麼高深的道理,除了繼續拿出“善惡終有報”和“轉世輪迴”那一套,剩下就是用深入淺出的話語闡釋了“覺悟”和“渡人度己”的道理。

簡單點說,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沒事別瞎幾把和鄰居比。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要懂得看破和放下。

俞幼泉聞言微微一笑。

這話用來度己再合適不過!

尤其是當自己無法改變環境讓自己過的更好的時候,那就只能向內心追尋一片寧靜。

而就在此時,俞幼泉卻是感知到麻衣僧向他看來,而後又向他走來。

“貧僧六難,見過小施主。”

俞幼泉微微警惕,表情上卻沒有流露出絲毫,只是微笑回道,“大師過譽了,我這人一貧如洗,現在可沒有什麼好佈施的。”

六難微微詫異,眼前這位是那位高人的徒弟,竟貌似好像沒有聽說過他。

他不知道鄭玄成的真實身份,但能夠感知到鄭玄成那如山如海般高深莫測

不過,六難僧佛心極為通透,對這些本也沒放在心上,反而因俞幼泉不知他身份而更高興。

六難:“小施主佈施了大量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