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是騎兵用手拉著繩子拉開鹿角的話,那繩子會把手上的骨頭都磨出來!因為需要的摩擦力太大,所以套在鹿角上的繩子都綁在了馬的肩上。
那套索繫了個自鎖釦,套在東西上之後,越拉越緊!戰馬嘶鳴著,騎手叫喊著,馬蹄重重地踩在地上,那馬憋足了勁兒,終於,那沉重的鹿角被緩緩地拉開了。
失去鹿角屏障,日軍更加絕望了,他們只有希望那道兩米高的鐵絲網能夠阻擋清軍!
蒙古馬的平均身高在120厘米到130厘米,擅長遠距離行走而不擅長跳躍,所以那兩米多高的鐵絲網是它們根本越不過去的!
於是清軍騎兵選擇了從營門突入,要是在平時,這樣的突入也是送死,因為對手可以集中火力,不過林遠的密集炮火,徹徹底底改變了戰場的平衡!日軍根本無力組織有效的抵抗。
第一個騎兵衝進大營的時候,恐慌就像一簇火焰一樣被點燃;當那個騎兵揮刀斬落第一顆人頭的時候,恐慌就像最烈性的傳染病一樣在人群裡蔓延;當越來越多的騎兵衝進大營,戰馬踐踏著日軍士兵的屍體的時候,恐慌終於像決堤的洪水,席捲了所有人的內心!
清軍騎兵衝進營地,首先向彈藥庫移動,彈藥庫距離士兵營房有一段距離,林遠又故意沒炸彈藥庫,所以彈藥庫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讓日軍驚訝的是,這些清軍似乎對營地裡的情況極其熟悉,沒有繞一丁點的彎路,就找到了彈藥庫,這全是北京艦航空偵察的功勞。彈藥庫的守兵剛想炸掉彈藥庫,就被清軍的騎兵砍下了腦袋。
沒有受傷的日軍倉惶逃竄,向著沒有清軍的東邊瘋狂逃去,不知道為什麼,清軍的騎兵並沒有追趕,日軍士兵顧不上慶幸,慌慌張張地向著錦縣逃竄駐守錦縣的日軍還有一千五百多名,聽見前哨營地槍炮聲四起,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立刻使用電話聯絡前哨營地,可是電話裡面毫無反應,連線前哨營地的電話線已經被切斷了。
駐守錦縣的日軍大隊長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事情不對頭,可是他根本沒有想到是清軍的突然襲擊,他想道:“支那人不是要先打俄國人嗎?”
日軍大隊長連忙下令,一箇中隊前往前哨營地接應,其他人全部進入戰備狀態,嚴防清軍進攻,隨即向他的上級做了彙報。
再來說逃跑的日軍士兵,他們突然聽見路邊響起了槍聲,這時他們才明白為什麼清軍的騎兵不在後面追趕,原來,前面有埋伏!
令日軍無法理解的是,他們的營地位於錦州的門口,錦州軍隊的調動都逃不出他們的眼睛,這支伏擊他們的軍隊,聽槍聲絕對不是散兵遊勇,而是武裝精良的正規部隊,而且不在少數,他們是怎麼從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過去的?
107 解放軍的王牌戰術
清軍能繞過日軍的偵察,成功地出現在日軍的後方,完全要歸功於北京艦強大的偵察能力。
在派遣伏兵之前,林遠找來當地人,詢問紫荊山裡有沒有可供大部隊通行的道路。當地人紛紛搖頭,說沒有這樣的路,山裡面的路都是小路,想要繞出去,沒有個一天是不可能的。林遠仔細觀察航空圖,卻在山間發現了一條小徑,從測量的距離來看,這條小路完全可以供大部隊行進。
於是林遠派出了一支小部隊進行偵察,結果是,那條小徑果然可以走人,原來那裡有一條小河,由於人跡罕至,很多當地人都不知道,寒冬臘月,這條小河結上冰,上面又下了雪,故此多了一條小徑出來。
於是一支兩百人的隊伍便從這條小徑悄悄地繞到了日軍的後方。
潰逃的日軍正好撞在了這支埋伏部隊的槍口上,毫無鬥志的日軍一心只想儘快逃回錦縣,也沒有組織反擊,清軍士兵也沒有過多追趕,簡單打掃了戰場,撿走了日軍丟棄的槍支和彈藥,就撤回了營地。
當後來的日軍接應部隊接到潰逃的日軍的時候才發現,前哨部隊的五百多人只逃回來不到十分之一。
林遠命令參加夜晚行動的部隊回城休整,駐守錦州的其餘部隊迅速向錦縣進發,清軍2000餘人全部出動,天亮的時候,在距離錦縣兩公里的地方紮下營盤。駐守錦縣的日軍還有1500餘人,編成三個中隊,戰鬥力比較完整,想要一口吃掉,看上去是比較困難的。
一夜沒睡的林遠和吳元愷也顧不上休息,立刻召集將領開會,制定下一步的作戰行動。
那個時代的軍官大多沒念過書,也不懂得什麼文雅,吳元愷首先粗聲大氣地說:“林大人,我們下一步要做什麼?”
林遠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