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踹下海。
因為,正如唐奕所說,眼前的這個東西,不但傾注了觀瀾民學相當一部分人的十幾年心血。而且真的是能改變時代的好東西。
它叫。。。。
有線電報!!
。。。。。。
沒錯。
就是這麼個說難不難,說簡單,卻也難之又難的東西!!
有唐奕的理論基礎,有線電報就不難,無外乎,電能、銅線、電磁感應器,三樣兒東西就能造出有線電報。
但是,就是這看似最簡單的三樣東西,整整難了民學的人十幾年的時間。
電能。
好說,後世的人幾乎都知道,切割磁力線可以產生電子流動。
可是,要說明白這個道理,要搞懂正負極,甚至直流還是交流,就浪費了唐奕相當長的時間。
銅線。
也好說,大宋解放了金屬貨幣,發行紙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銅金屬的稀有程度。
而用銅來拉絲制線,自古就有,且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大規模的製造也非難事。
但是,絕緣又成了問題。在橡膠沒有應用之前,根本沒有適合應用的絕緣外皮。
其實橡膠也不行,因為其特性不耐高溫,且易老化,但是作為導線的基本要求還是夠了。民學的人只能是先用著,以後再繼續尋找替代品。
還有就是電磁感應器。
名字聽起來高大尚,其實就是最最基本的電阻繼電器。
在後世,只要是見過實物,有資源,連初中生都成造出有線電臺,而且是聲波接收的那種“高階貨”。
但是,這裡是大宋。
唐奕懂原理,但也不是專業。他把基礎教下去,之後的事就只能靠民學的人自己一點點去摸索,去創造。
唐奕只是一個“1”,後面一直到“10”都是民學的孩子們沒日沒夜的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
。。。。。。
此時此刻,擺在吳育面前的,就是一個最最簡陋、最最低階的“接收機”。而一根五里長,裹著橡膠外皮的銅線,則是連線著大海深處的野豬島。
在那裡,同樣是最簡陋、最低階的一臺單點、單向發報機正在待命。
幾個觀瀾民學出身的年青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陽光地裡的日晷,只等約定的時辰一到。。。。
“可以了。。。開機。。。。”
“發報!!”
當陰影正好指向申時之時,韓久久嬌軀一振,下令開機。
滴。。。
滴滴滴。。。
十一世紀,人類的第一道電波向大海對面的涯州城,傳播開去!!
電報很簡單。。。
只有四個字:
涯州。。。。你好。
。。。。。。
“來了!!!”
海對面的吳育,看見接收機上的劃針劇烈的晃動起來,忍不住失態大叫。
“快!!快!!”
“快記錄!!”
不用吳相公提醒,沈括已經等不及的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