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是賈昌朝一個沒站穩,結結實實的栽到了地上。
老賈也後悔了,老夫要苟活於世看看那結局,這是何其悲壯之舉?
怎麼。。。。。。
怎麼稀裡糊塗的就成了你唐瘋子的人了?
。。。。。。
公主出降,這絕對是個體力活。
禮部報過來的流程唐奕早就看過,心裡也有了底,這是個極其麻煩的事情。
可是,按照唐奕的料想,再麻煩也跟他關係不大。畢竟公主不在京中,初六這天也只是儀仗出降,具體的禮數流程都得等他回到涯州之後再進行。
那還不是他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至於初六這天,需要唐奕來辦的就一件事兒把公主儀仗接上船就齊活了。
可就這麼一件事兒,差點沒把唐奕折騰死。
頭天晚上就開始了。。。。。。
入夜還沒敲更鼓,唐奕就吉服頂冠一樣兒不少的扮上了。
首先,唐奕要開堂祭祖,告慰宗族。
唐奕雙親不在,自無法拜過高堂,只能對著唐家祖先的牌位焚香禱告。
注意,這個不是等公主入門之後,夫婦二人一起拜,而是要唐奕先拜。
因為在宋朝,娶公主就沒有拜高堂這個說法。
。。。。。。
這裡必須吐槽,大宋雖然不像別的朝代那麼過分,駙馬聯姻皇家還要籤婚書,也就是男方嫁到了皇室。
可是,也有一條章程是讓人無法忍受的。那就是:公主出降,到了夫家自動升一輩兒。
也就是說,嫁到夫家之後,和丈夫平等還不行,得高一輩兒,與公婆平輩而論。
這特麼就過分了。。。。。。不能細想,會亂套,
與公婆平輩,就沒有了“高堂”,自然也就沒了夫妻攜手奉茶跪拜父母這一說。
總之,唐奕自己在這兒拜過先祖,就全代替了。
等禮畢祭成,已經快三更天了。
這時唐奕還不能歇著,趕緊墊一墊肚子,然後直奔觀瀾山門。
那裡設有喜棚,專為接公主儀仗而設。
到了山下,宮裡來的內侍已經等在那裡,要代表皇帝,代表孃家人,把御賜的錦織鳳繡大紅絨花挑於棚上。
意為天子賜福。
。。。。。。
挑完了花,賜完了福,就該賜馬了。
沒錯,唐奕娶公主騎的馬必須是皇家賜下,還不能用他自己的。
駙馬駙馬,何為駙馬?
說白了,就是給皇帝擋刀的替身。
皇帝出行,為了安全起見,必設副車並行,佯裝皇駕,以混淆刺客視聽。
那坐在副車之中的人,也必然是皇帝親信之人不可。否則來了刺客,假的那個嚇的拔腿就跑,那不一下就穿幫了?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都是皇帝的兒女弟兄置於副車之中,來當皇帝的替身。
可是,這畢竟是骨肉血親,要真給皇帝擋了刀,死了。。。。。。也不合適。
那怎麼辦呢?
那就女婿來唄!
反正沒有血緣關係,死了再給公主找下家兒就是,不心疼。
駙馬此名之由來,名如其意。
所以啊,駙馬騎的馬自然也得是皇帝欽賜的寶馬良駒。
又是挑花設棚,又是賜馬謝恩的,這一套折騰完,也就過了四更天了。
唐奕還是不能得閒,騎著給官家擋刀的馬,需走旱路入城接親。
公主出降,依制要水路下嫁。走水那是公主的特權,唐奕這個駙馬迎親的時候是不能沾水的。
得虧這是從回山進京,走陸路也就三十多里。
這要是從海南。。。。。。
一圈兒都是水,還娶不成了呢!
。。。。。。
迎親大隊走到開封城下,天光已經大亮,城門也開了。
唐奕又南燻門入城,走御街正道,一路行到宣德門前。
文武百官已經等在這裡,他們可不是來給唐奕賀喜的,而是給公主送嫁的。
此時,趙禎置於宣德樓上,算是整個婚禮唯一給駙馬面子的舉動了。
擋刀的嘛,總要見上一見,以示恩寵。
不過,也只是見上一見,一個字兒都不帶說的,全由宣旨大監代勞。
這個宣旨大監還不是李孝光這個總管大監,而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