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亞等波斯西部諸區。
這些西部諸區,本是波斯最為富庶之地,只可惜,羅馬人得到的卻是一座座的空城。
那些富庶的城池,早在羅馬人抵達前,就被楚軍搜掠一空,連一粒麥子都沒有留給羅馬人。
羅馬人雖是一路高歌猛進,實際上卻連楚軍半根毛都沒有摸到。
而且,他們很快發現,他們四十萬的軍隊,根本無法就地取食,只能依靠從希臘而來的糧船,穿越愛琴海,再經過長達七百里的陸上糧道,才能送抵前線的糧食。
顏良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文丑一退再退,當退至亞述城時,就不再退兵一步。
亞述城,這座幼發拉底城西岸,最重要的城市,將是顏良設定,拖住羅馬人的一根釘子。
十五萬的楚軍鐵騎,源源不斷的向亞述一線集結,在近十萬的楚國步兵,已越過蔥嶺,進入到了新佔的波斯境內。
顏良親自率軍渡過幼發拉底河,於亞述城外下寨,與城中的文丑所部,形成了犄角之勢。
數天後,撒加率領的二十萬波斯軍團,抵達了亞述。
面對十餘萬楚軍鐵騎,撒加自然也不敢擅自作戰,便就地安營,等待後續的二十萬羅馬軍團抵達。
時年夏,四十萬羅馬大軍,雲集於亞述城下,與十五萬的楚軍,在幼發拉底河一線,形成了對峙之勢。
羅馬人雖以重灌步兵為主,但麾下還是配有七萬騎兵的。
於是,安營未久,莫米婭就下令,以七萬騎兵防範楚軍騎兵的襲擊側翼,以三十餘萬步兵,對亞述城進行狂攻。
楚軍卻將顏良的計策,貫徹到底,堅守城池而不出戰。
羅馬人雖人多勢眾,亞述的城池面積有限,羅馬人也不能一次性的把三十萬人全部都堆上去。
文丑只率五萬兵馬,依靠著強弓硬弩,就擋住了羅馬人瘋狂的進攻。
羅馬人連攻亞述城不下,又轉而向城外形成犄角的楚軍大營進攻。
然而,羅馬人的進攻,在楚軍的床弩、元戎連弩、車弩等超時代的遠端武器打擊反擊之下,屢屢的被挫敗,幾番強攻都無功而返。
數攻不利,損失近萬,羅馬人的進攻,陷入了僵局。
而顏良的進攻,卻才剛剛開始。
趙雲、姜維、張繡、馬岱等大批的將領被派出,率領著數萬的神行騎,對羅馬人的補給線,展開了瘋狂的襲擊。
從西亞美尼亞,到卡帕多西亞,長達近千里的距離上,處處賓士著大楚的戰士。
一輛輛的羅馬糧車被燒燬,成百上千羅馬丁夫,被大楚的鐵騎輾殺。
羅馬人為了保護他們的補給線,不得不派出騎兵,前去驅散楚軍的輕騎。
但羅馬人很快就發現,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無功的。
首先,他們的騎兵數量不多,不敢分出更多的騎兵去保護補給線,以免在亞述正面戰場,被楚軍趁勢反攻。
而數量有限的羅馬騎兵,又如何保護得了長達遷裡的補給線。
況且,羅馬騎兵同樣以重騎為主,他們可以驅散楚軍的輕騎隊,但卻無法殲滅。
這樣一來,楚軍就可以去而復返,換一個地方,繼續攻擊羅馬的糧隊。
一個月以來,羅馬人對楚軍的這種“卑鄙”戰術,根本就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數以十萬計的糧草,被楚不斷的燒燬。
四十萬的羅馬軍團,每天所需的糧草何其驚人,補給線遭受這般打擊,糧草供應不濟,軍心很快就出現了不穩。
原本士氣高昂的羅馬軍團,在與楚軍對峙了一個月後,士氣已開始向低谷滑落。
而顏良和他的大軍,卻是一點都不著急。
因為,他的身後是大片的波斯土地,有數不清的糧草,可供他“搜刮”,更有數不清的波斯奴隸,可以為他服務。
顏良現在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等到那個致命的時機。
羅馬大營,皇帳。
莫米婭眉頭深凝的坐在那裡,聽取著斥候的報告,那些報告多是某某糧隊被毀的壞訊息,這隻能讓莫米婭眉頭越凝越深。
“偉大的皇太后啊,我們的糧草越來越短缺,軍心開始動搖,我看,是不是該先行撤兵,重新考慮這場戰爭是否明智了?”元老哈維進言道。
莫米婭沉默不語。
到了這個份上,她終於領教了顏良的厲害,久攻亞述不下,糧道又頻頻被斷,實際上,莫米婭也已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