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美金花完之後新聞集團給Chinabyte借款,前前後後又借了200多萬美金的無息借款。之所以沒有像瀛海威一樣債轉股,是因為需要遵守外資不能控股的規定,在合作協議裡,也明確規定,默多克是技術投資,無權過問內容。對一個做垂直內容的ICP來說,這筆錢不算少。
Chinabyte的結局的確很可惜,它和瀛海威一樣,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黃埔軍校之一,的高階副總裁馮鈺、鯊威的兩位創始人都出自Chinabyte;劉琪是中國公認的網路營銷研究的先行者,也寫得一手好文章;邊城浪子高大勇是中國第一代個人主頁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中國閃客運動的核心力量之一;還有張路,曾任《網際網路週刊》副總編輯和《創業邦》的副總編輯,也是黑板報網站的創辦者,十多年來一直活躍在網際網路觀察的第一線; 最近在做一個本地生活社群。
但Chinabyte一出生就是決定了其多折的命運,他更多是默多克敲開中國媒體市場的一個橋頭堡而已。
有必要介紹下默多克其人,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報業乃至傳媒老闆,20世紀50年代初,默多克從臨死的父親手裡繼承過澳大利亞的一家地方性報紙,在此後短短的幾十年裡,他在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和亞洲多個地方縱橫馳騁,或者收購兼併,或者從頭做起,建起了一個擁有多家報紙、雜誌,電視網路和出版公司的龐大的全球性媒體帝國。默多克的個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十出頭,但接觸過他的人都會為他身上散發出來的強烈的進取氣息和力量而感到有壓迫感:他在專注時左眼很具威脅性的眯起來,象瞄準誰發射前那樣,他在搪塞支吾時有咬緊牙齒的習慣,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都流露起很強悍的一面。如果按照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而成就大事的人為梟雄這個定義的話,默多克當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傳媒梟雄了。
關於默多克,一個廣為中國人傳頌的段子是,1997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出訪澳大利亞前,接見了默多克。會面期間,*還一度讓默多克相當尷尬。“我聽說你為了在美國經營電視臺還加入了美國國籍,”*說。“那你想不想也為了在中國經營電視事業而成為中國公民呢?” 默多克聞聽面露苦相。不過他很快地隨著被*逗笑的在場人士大笑起來。兩年後的1999年6月,默多克以近70歲的高齡,毅然和共同生活了30年的妻子離婚,娶了不到30歲的中國女子鄧文迪,成為一名中國女婿,這一舉動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上至中南海,下到街頭中國人最喜歡討論的話題之一。默多克在努力修復著他和中國的關係。
鄧文迪主義
1993年8月,默多克這位澳大利亞媒體大亨以一段通訊技術的進步將改變世界的講話而為其惹了很多麻煩,就在他講話前兩個月,默多克剛剛在香港從李嘉誠手中買下了訊號可以覆蓋中國每個角落的免費*網STAR TV(星空衛視),1993年9月,也就是默多克發表上述演講後一個月,中國出臺了禁止私人擁有衛星接收天線的規定,默多克栽了一個大跟頭。
默多克自此一直在努力彌補自己的過失。默多克給中國最大的殘疾人基金會捐款,他還很積極的為一些高層人士的子女出版他們關於父輩的*,當然,這本身就很暢銷,默多克為此支付了一筆天價的版稅稿酬。默多克還命令STAR TV的主管停止向中國傳送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節目,以此證明自己只想傳送娛樂節目,而不是新聞。默多克還賣掉了《*》的股份,1997年香港迴歸前,默多克取消了他的下屬出版社出版前香港總督彭定康*的計劃。
當然,最重要的舉動是默多克借筆電新人這一橋頭堡的建立,新聞集團很好的建立起與中國對應主管部門的對話機制,而且得到在中國北京和上海開設辦事處的特權,這一特權直到今天還被許多海外媒體所羨慕。
為默多克和中國相關部門做這些溝通工作的是兩位澳洲人:布魯斯?多佛和萊瑞?史密斯(中文名施朗然)。
布魯斯?多佛和萊瑞?史密斯曾是新聞集團對華辦事處的首席代表,這兩個人也是Chinabyte的第一任和第二任總經理。
布魯斯?多佛是新聞集團在北京辦事處的第一任負責人,一直工作到1998年。離開新聞集團後,多佛曾擔任過CNN國際新聞中心總編。2007年下半年,出任澳大利亞新聞網(Australia Network)首席執行長。多佛曾經寫過一本名為《默多克的中國冒險》的書,可惜被新聞集團*,市面上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