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全方位的商業時代,財富成為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所以,這個時代最暢銷的傳記必將是財富英雄的傳記,最引起轟動的書籍將必然是由企業家所推崇的成功寶典和各路財富精英為主角的“發家史”“創業史”,比如通用總裁傑克·韋爾奇的自傳以及英特爾執行長安迪·格魯夫的傳記。
《高感性事業》就是這樣一本傳記——在這本書中,艾斯納告訴你,他是如何從一個到處找工作的無名小卒,成為今天這樣一個商業鉅子——掌握著兩家電視網、4家電影公司和多處迪斯尼主題公園。他在執掌迪斯尼15年後,使公司市值由20億美元增長到了750億美元。
和一般的傳記略有不同,艾斯納傳記並不是開始於他咿呀學語的兒童時代,而是開始於1997年7月,他作為一名有影響力的高階職業經理人參加一個著名的投資銀行家所舉辦的年會,在年會上,他被一群一群的客人包圍,其中有微軟首腦比爾·蓋茨以及著名投資家沃淪·巴菲特。艾斯納碰到了他第一份工作時的同事巴里,那個時候他和巴里都是初出茅廬,處於公司的低層,只做一個助理的職位,而多年以後,他們再次見面,位高權重的巴里談到差點收購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而艾斯納則表示自己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不感興趣,他要收購的是美國廣播公司。艾斯納由此感慨“兩個24歲時一起在美國廣播公司低層做助理的傢伙,居然輕鬆地談論著要收購三大電視網中的兩家”。他說那一刻,他心中感到有些“不安”。多麼令人羨慕的不安啊!
從嚴格意義上說,《高感性事業》不是一本通常意義上的傳記文學,如果你期待在本書中讀到大量的家族故事、戀愛故事或者英雄美人之類的故事,那麼你可能會失望,因為艾斯納根本沒有把重點放在這些“生活瑣事”上,他只是把自己簡單地描繪成“結了婚、拖家帶口、不愛社交”的職業經理人,以和好萊塢那些喜歡聚會喜歡夜生活的娛樂中人區分開來。他在書中多次提到自己的親人,其目的也都是感謝他們對他工作的支援,以及他們對他職業生涯的影響。
“如果我對《高感性事業》一書的價值還有所期待的話,那就是希望它對那些無論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裡工作的人,都能有所幫助”,艾斯納在本書的序言中這樣寫。的確是這樣的,他在本書中總結了他所做過的每一份工作,以及他在職業生涯中所有的挫折,他甚至非常坦率地談到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一場一場的權力保衛戰。比如在書的第三章,艾斯納提到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危機——“我認為自己現在有權繼續做美國廣播公司最高層的編播人員。”但艾斯納的老闆卻不這樣認為,他安排了另一個人做艾斯納的上司。“這讓我很不舒服”,“我第一次感覺到不受重視而決定另謀出路。我立即打電話給兩家工作室的主管,他們過去幾年曾不止一次地提及希望我過去。但他們回覆太慢,回覆時又說,他們忘了曾發過那些邀請。”艾斯納現在當然可以拿自己當年的危機自嘲,他說:“這倒讓我鎮定下來,像這樣搖尾乞憐,我是不會受到重視的。一個更可行的辦法是留下來——沒有更好的選擇,我沒有理由只是因為感情受挫就辭去工作。我必須心平氣和努力工作。”而努力工作的結果,就是他終於攢夠了跳槽資本,在34歲那年做了派拉蒙公司總裁。
邁克爾·艾斯納把自己描述為一個“每次事業轉型時”,總是“鬥志昂揚、樂觀向上”,比如在談到幾年以後他意識到自己“在派拉蒙的地位正接近崩潰”時,艾斯納說:“我更多的是用好奇而不是驚恐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如同我在臺上觀看著戲劇,只不過碰巧我是其中的一個主要人物。”
我個人認為艾斯納的自傳比任何一本《職場寶典》、《辦公室聖經》都更加有啟發意義,也更加具備指導性,無論你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打工仔,還是一個備受排擠的上班族,你都會從這本書中獲益匪淺,因為你在工作中所受到的困擾,無論是哪一類,艾斯納幾乎都受到過——暗算、屈辱、與合作伙伴產生間隙、不被上司重視、自己重權在握時所遭遇到的種種矛盾和殘酷的權力角逐以及沒完沒了的人際紛爭和沉重的利潤壓力,你會懂得要有所成就,不僅僅是運氣問題,還關係到你的個人性格,你必須像艾斯納學習——他的樂觀,使他花在悔恨上的時間永遠比展望未來少。你也必須這樣——在一個瞬息萬變的商業時代,只要你是一個有事業心有成功渴望的人,你必須懂得——堅持就是勝利,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像艾斯納一樣——於1989年成為全美收入最高的執行長。
我的母親
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