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護送來的這批雲州學堂出生的未來官老爺居然看上了他們,兩個並列第一的其中之一居然特意選了他們護衛,這登時就讓他們興奮了起來。
所有人都知道,作為政事學堂的第一批學子,這些人日後定然都是雲州郡數一數二的人物,他們不過是些輔兵,在雲州軍中只能給正兵運運東西做些雜務等。
若是能跟這位結下交情,那對於他們的未來來說,定然是極好的,只是他們想不明白的是,對方為何放著戰鬥力強悍的正兵不選,非要選他們呢?
但這些已經不重要了。在指揮使說完後,一眾韃靼兵立即以手撫胸,鄭重其事的保證道:
“貴人請放心,我等定然誓死保護好貴人的安全!”
“如此,那學生就謝過諸位了!”
說完,李林向著一眾韃靼兵行了了拱手鞠躬禮。
看的一眾政事學堂學子自己雲州軍將士一陣訝然。
在雲州郡,從來沒有宋人向其他種族行禮之事,在這兒宋人哪怕只是一個農民他也比韃靼人的頭領還要高貴!
一直漫不經心的看著這一幕的張政驟然眯起了眼睛,眉頭微微皺起,看著一眾韃靼人激動的連連還禮的模樣,發出了一聲不易令人察覺的輕哼。
李林帶著一百三十多個韃靼人離開了,他們的目的地是喜風口,哪裡是河東郡跟匈奴草原接壤的重要關口之一。
然而在前不久的匈奴入寇後被匈奴從內部攻擊,遭到了極大的損毀。
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匈奴匆匆搶了東西就離開了,但是喜風口的百姓們卻都沒了過冬的糧食,日子過得異常的難過。
如果能讓哪裡的百姓相信跟著他們走真的能有飯吃,哪裡確實能夠招攬到不少人。
光是喜風口本身就有著數十萬百姓,遍佈關口周圍生活。
而當李林離開後不久,張政也向指揮使提出了離開,他倒是中規中矩的選了一百名雲州軍的精銳將士。
只不過他選擇的地方卻讓指揮使也是震驚不已。
竟是沒被匈奴攻破的玉門關!
哪裡的百姓過得可沒那麼難過啊!
政事學堂的兩個頭名給了這位指揮使兩次意外,但隨後其他學子也都逐個離去,最後其本身帶著一千多人留在了河東走廊。
到時候他們把人送來,就要他們安排送回雲州郡了。
至於其他的,就看這些人的能力和造化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