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不敢置信、和悲痛,以及喜極而泣後,全都接受了自己終於再也不用經受淋尖踢斛這種關內衙門盤剝的手段了。
紛紛開心的帶著剩下的糧食回了家。
歷時約摸十天左右。
忽而縣的十個宋人村子,二十個身毒村子,全都被分成兩波的宋人衙役和身毒衙役們徵收完畢。
相對於宋人衙役們對於百姓們的好聲好氣。
那些身毒衙役對上他們的同胞可並不和藹,相反還兇的很。
一到那些身毒人村子,這些身毒人衙役就像是趕鴨子一樣把所有百姓都趕到了村裡的空地,緊接著挨家挨戶的徵糧,對於那些不願意交糧的動輒就是一陣拳打腳踢。
但是由於衙門的規定,這些身毒衙役到是並沒有盤剝這些身毒人百姓,收了給收的糧稅後便走,沒有絲毫留戀,繼續去徵收下一個村落的糧食。
糧食徵收完畢後經過統計,宋人十個村落,宋人有田共計兩萬畝,畝產平均是二百四十斤左右,本季共徵收糧食四百三十二萬斤,也就是四萬三千兩百多石。
而身毒人村落的產量卻一直很穩定,不多不少二百斤左右。
二十多個村子,每個村子的身毒人都在二百人左右,每人十畝地。
本縣的身毒人擁有的土地便是四萬畝左右。
但他們本季徵收的糧食卻只有六百八十萬斤,六萬八千多石。
他們只用交八點五成的稅,因為幾乎每家都有人參加了僕從軍。
所以免了半成稅。
但是有著宋人一倍多的土地,交的糧食卻只比宋人多兩萬多石,對於這個糧稅比例忽而縣的縣令很是不滿,卻無可奈何。
那些個身毒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精耕細作。
糧食撒進地裡就不管了,這樣的田地怎麼可能有有高產呢?
產量少交的稅也少,這也就情有可原了。
忽而縣的縣令想了想,當即便決定要在宋人中選一名精通耕耘的老人去教導那些身毒人種地。
不然讓他們佔據那麼多土地,簡直就是在浪費!
每年他們這些官員可都是有考核的。
哪家收到的糧稅更多,誰的考核成績就更好一些,這幾乎已經是一個預設的規矩了。
忽而縣的縣令自然是有往上爬的心思的。
也就會更加對治下糧食的產量更上心一些。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