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小太監幫自己分揀奏摺。
將事情分為輕重緩急以及事情的類別大致。
如此一來速度直接快了不少。
而對於一些需要討論的事情,他則趁機找了幾個這些年自己提拔的年輕官員還有老成持重的戶部尚書崔文做鎮,給自己提出意見,自己再根據判斷從裡面選擇認為更合適的意見批覆使用。
這樣一來,批閱奏摺的速度就更加快上了不少。
在收到老皇帝的飛鴿傳書後,趙明認真思索了一陣,隨即便決定採納自己這位六弟的意見。
扶持一個宦官集團來跟文官打擂臺!
這段時間以來隨著這些官員開始給自己搞事情,他越來越感覺到勢單力薄,孤掌難鳴是什麼意思。
單靠他自己一個人去對抗整個文官集團是不現實的,他也不是那等有著逆天才能的天才皇帝。
最好的辦法還是扶持另外一群人一起對抗文官集團。
而作為皇帝家臣,天生就站在皇室,生命也受到皇室掌控的宦官集團毫無疑問便是最好的選擇。
若是有問題,皇室隨時都能對這些宦官生殺予奪,極好掌控,不會像文官一樣無處下手。
採取了自己六弟的意見,趙明很快就以監國的名義下達了禁止翰林院學士參政以及閱讀時政文書的權利,在其未出翰林之前,就老老實實的待在翰林院學習以往的朝廷治政經驗,不要再想東想西的。
所有違背這去去除功名,剝奪官身。
這道政令一出,瞬間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滿朝震驚中,百官紛紛反對!
可是趙明現在是監國,還是監國太子,一力執行下百官即便反對也沒用。
緊接著他又提出了宦官批紅蓋章一事,這更加引起了百官的不滿,摺子上的更多了。
而宦官集團這邊則驚喜不已,很快就從內部選拔出了一批精英人士組成了奏章批閱組,以十二分的精力去協助太子批閱奏摺。
而面對百官的抗議,禁止宦官參政。
趙明直接以一句試執行給堵了回去。
可是誰都知道,試執行若是做的不錯了,這東西恐怕就會成了常例。
在阻止不了之際,有腦子靈活的便準備在其中加入自己人。
於是原本負責監察批紅的從皇城司變成了有專門的御史組成了監察小組,在百官的一力要求下趙明只得答應下來。
於是奏章的審批流程就成了太監、太子、然後是御史審批這三方會審過後才能下發執行。
三方互相制衡了起來。
當遠在雲州郡的趙端和趙俊收到訊息後,趙端不由就有些愣神了,這玩意怎麼越看越像內閣的雛形了,只是如今的順序不太對。
把監察御史和宦官們的位置調一下,再把監察御史這批人換成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妥妥的是前世大明的內閣啊!
好傢伙,歷史果然是相似的,這麼一折騰連內閣都折騰出來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