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土的擴張意味著朝廷的支出加大,雖然開疆拓土是一件好事。
但是領土越大朝廷的治理成本也越大。
特別是最近擴張的領土,除了逞羅東南亞那邊,突厥這邊都是草原,光是基建就要花費大量的銀子。
但是這些又都是必要的支出,如果沒有一定的基建和治理成本的投入,那這些地方就不可能牢牢的掌握在大宋的手中。
就猶如之前的雲州郡一般,50多年由於朝廷並沒有大量的基建投入,所以導致一直不穩,直到趙俊的到來這才徹底的將雲州郡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對於這筆支出,大宋朝廷是一點兒都不心疼。
為什麼呢?
因為歐羅巴的戰爭賠款到了!
十三億兩千萬兩白銀,這麼大一筆銀子即便是整個歐羅巴都沒辦法一下拿出來,於是只能分期付款。
大宋這邊也同意了他們這種付款模式,不過卻加了3%的利息。
歐羅巴諸國雖然恨的牙癢癢,卻又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誰讓他們不能夠全款呢。
而第一筆銀子作為首付數量自然是不少的。一共達到了五億兩之多。
剩下的整個歐羅巴會按照八年來分期付款,也就是往後的八年時間裡,每年歐羅巴都要向大宋上交1億多兩的賠款。
拿著這五億兩銀子大宋豪氣的直接都投到了基建上。
不只是新收的土地進行治理的投入,還有全國的基建。
道路、基礎設施,固定驛站、鐵路修建等等等等……
當然最先修到縣的自然是蘇北和蘇南這兩郡這兩郡是著實有錢。
每三年一次的郡守入京述職其他郡都是一個郡守帶著一群知府小弟。
而蘇南蘇北就不一樣了,那是知府和縣令都有!
特別是這話一出,瞬間其他地方就不服了,讓他們亮出來自己去年的財政收入。
然後,當蘇南蘇北這些府縣的收入亮出來後大家就都沉默了。
再然後,就再也沒有人提這事了。
而突厥草原也在大量的資金投入下新建起了一座座新城,鐵路也開始向著突厥草原的深處延伸而去,同時也將大宋的掌控力向裡延伸。
至於呂宋和逞羅那邊,除了大宋的朝廷進入外,由於地理優勢,他們完全成為了大宋前往新大陸的前沿基地。
一個個優良的港口被開發,一艘艘宋船從這裡駛向新大陸。
而在新大陸,隨著宋人越來越多,所佔據的勢力地盤越來越大。
終於,宋軍在新大陸的勢力遭到了印第人的全面忌憚。
而忌憚緊接著帶來的就是戰爭。
然而這裡畢竟是人家的大本營,宋軍的人數也有限,逐漸的隨著宋軍儲備的武器逐漸耗盡,宋軍只能憑藉精銳的戰鬥力跟對面的人海戰術進入僵持階段。
而印第安人的戰鬥意志也著實是驚到了宋軍,一般來說以宋軍武器的攻擊力在將敵人打崩潰之後,敵人很快就會失去抵抗心,隨後被輕易拿捏。
這樣的戰鬥意志讓早就沉浸在武器優勢所帶來的輕鬆戰鬥氛圍中的大宋逐漸有了點當初發家的感覺也逐漸提高起了戰鬥意志。
雙方從最開始的宋軍這邊利用火器進行壓制,到後面雙方利用冷兵器進行肉搏進入到了僵持階段。
在這段僵持階段裡,縱使宋軍的傷亡遠遠比印第人更少,可是對於大宋朝廷來說這卻依然是不值得的,是虧本的。
如今宋軍培養一名士兵的支出可遠遠比一些火器要貴的多。
而新大陸根據地所產出的武器不足和人員不足的情況迅速傳回了大宋。
緊接著在趙俊的授意下,大宋騎兵團被組織了一個大軍,也就是五萬人。大宋火器部隊組建了整整四個大軍,也就是二十萬人,開始分批次的前往新大陸支援戰鬥。
同時各種武器裝備也都一船船的向著新大陸拉。
不僅如此,大宋還加快的各種能讓新大陸武器自給自足的裝置的運送速度。
一時間從大宋到新大陸的路線變得繁忙了起來,而這也讓歐羅巴的商人注意到了新大陸的存在。
如此大規模的投送兵力,終究是不可能滿的住歐羅巴的。
在得到訊息後歐羅巴各國立刻也興奮的派出了自己的探索隊。
很快就摸著大宋過河找到了新大陸的所在。
由於大宋之前停戰協議的簽訂歐羅巴本來在馬去東亞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