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燒殺,又快速逃回海中,湮滅無蹤,教人恨得牙癢癢。
福建布政司使王嘉避開眾人暗中徹查此事。竟發現這事與福建幾個大戶有所牽連。他們都是當地的豪族。財大氣粗。常常一擲千金做海上生意,日進斗金。
海船貿易,除了靠天吃飯。還要靠人,不是所有人都有運道能發家致富的。而在當地時常聽說有寇賊搶掠船隻,卻極少殃及到那幾大戶人家。
王嘉想辦法悄悄查了,才發現這些人在與倭寇勾結,倭寇不與他們為敵,而他們就為倭寇掩護,助他們上岸,這才有了後來蕉城劫掠一說。
王嘉即刻便將得來的結果八百里加急上奏燕京,旋即滿朝譁然。
畢竟福建那地方天高皇帝遠,缺少管轄,出現這種陰私之事,倒也不足為奇,只這實在有損民族大義,罪不容誅,當夷滅三族!
首當其衝的,便是蕉城的那幾門大戶。
據王嘉得來的線報,那幾戶人家都是當地老牌世家,只有一戶陳家是新秀,近十年在福建迅速崛起,曾教許多人不服。
再往後深究,就牽連到了姑蘇柳家。那柳家如今的族長柳建明的妻子,正是陳家女,也是有了柳家的支援,陳家的成長才會如此迅猛。
再一想現任福建巡撫柳建文,與柳建明可是同房兄弟,嫂子的孃家,柳建文少不得要關照一二。
那這裡面,是不是還有柳建文的摻和?
一樁樁一件件證據擺上龍案,方武帝看得臉色鐵青。
他荒廢朝政,卻不代表他不懂朝政。
解除海禁是為了賣貨浙福,與人同利,從不是為了勾結黨賊。
官商勾結沆瀣一氣,戎狄蠻夷他素來不齒,大夏尊華攘夷,勾結倭寇入侵,這種事放哪兒都遭人唾棄謾罵。
夷滅三族怎夠,當誅九族!
民族氣節存亡之事上,方武帝不犯迷糊,他龍顏大怒,將摺子上疏通通掃到了地上,下令將那些大戶人家抄家,滿門入獄待審,又大呼錦衣衛都指揮使宋億群道:“去,你去將柳建文給朕押回來,朕倒要問問,他這個巡撫怎麼當的!”
方武帝氣得面色通紅,文武百官中有不少驚得張大了嘴巴。
柳建文在西銘一黨中是出了名的狷介耿直,在場多人都與他共事同窗,對他的品性極為了解,怎麼都想不到他會做出這種事。
楊漣更是打死也不信。
他與柳建文自幼相識,那人自小聰慧異常,卻從不走彎路,心思純正、專一,風骨卓絕,對他而言亦師亦友,他豈能看他蒙冤?
楊漣上前一步,大聲道:“皇上,柳大人品性純良,斷不會做出此等賣國之事,皇上您要明鑑!”
方武帝才懶得聽他說什麼,他剛剛發了頓火,眼前有點發黑,大喘氣著呢,誰管你明不明鑑!
魏庭忙眼疾手快地扶住了方武帝,眼睛往下掃了掃,眸光微閃。
心裡似是有些隱隱不安,他大聲喊了句“退朝”,便扶著方武帝走了。
殿中議聲滔天,大多都是在譴責柳建文,顧崇琰聽得心驚肉跳。
那柳建文,可是他的大舅兄啊!
怎的這般糊塗,做出此等喪盡天良之事!把自己搭進去了也就算了,萬一皇上不高興,來個殃及池魚,那他怎麼辦?
三族之列,父族、母族、妻族。柳氏與柳建文同屬一族,雖說是嫁出去的女兒了,但真要嚴格算起來,同樣在連坐之列。
柳氏一旦連坐,他還不得受影響啊?
不說丟命吧,這官位就基本不保了……他這寶泉局司事的位子還沒坐熱乎呢,就要拱手讓人了?
顧崇琰一瞬想了太多太多,楊漣和幾個柳建文的同窗好友還在據理力爭,說柳暢元的品性人品,說他是遭人構陷,說他是蒙受了無邊冤屈。
顧崇琰暗暗啐了口。
一群耍花腔的,光靠說就能成真的了?
柳建文要真的錚錚鐵骨,真有這本事,到金鑾殿上來,一頭撞死以死明志唄!
自古財帛動人心,一文錢逼死英雄漢呢!
他柳家是有錢,可那錢以後都是柳建明的,柳建文能拿到多少?一本萬利的買賣,雖說有風險,換了他,說不定他也做呢!(未完待續。。)
ps: 卡文卡死了,第二更送上,更晚了抱歉。
第106章 計量
顧崇琰哼哼兩聲,又開始頭痛。
還記得當初娶柳氏,除了是看中她身後柳家豐厚的家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