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銷量,後續銷量還指不定怎麼樣呢。
他們沒關注銷量,但真就跟尤芳菲說的,網上已經炸了。
《神級銷量,江南首日銷量創今年最佳!》
《首日十六萬七千張銷量,江夏專輯銷量爆表!》
《今年最佳?江夏專輯銷量創神話!》
《唱片市場反彈?江夏第二張專輯,首日銷量十六萬七!》
《今年的唱片銷量冠軍已經提前確定,江夏專輯江南首日銷量爆表!》
《中國風歌曲再出奇蹟,江夏第二張個人專輯首日銷量十六萬!》
《江夏專輯銷量逆天!》
《首日銷量十六萬,江夏專輯帶領唱片業反彈?》
《誰說市場不景氣?首日十六萬專輯銷量打臉!》
……
媒體們集體嗨了起來,唱片業市場不佳,已經被確定,各路專家分析來分析去,唱片業從此就已經進入寒冰期。之前動輒百萬的銷量,估計不會再出現了。上半年的銷量也證明了專家的預測,可現在終於出現意外了。
首日銷量十六萬七,按照這個節奏,江夏專輯銷量破百萬幾乎百分百的。
於是,很多分析專家已經開始加班加點的弄文章,分析江夏這張專輯成功的原因。
其實他們根本不用分析,網友已經分析出來了。
“江夏專輯首日銷量十六萬七?有點犀利啊,開掛了吧?”
“厲害啊,十六萬七?太厲害了。”
“杉姐當時專輯首日才七萬多?”
“我支援了三張專輯。”
“不都是說現在銷量很差麼?”
“唱片業如此不景氣,江夏十六萬七,我靠,開掛了吧?”
“江南很好聽,我挺喜歡的,整張專輯質量非常不錯。”
“銷量這麼高啊?為什麼啊?”
“賀老大的ep銷量才十幾萬,江夏一天就十幾萬,統計錯了吧?”
“就是,江夏憑什麼會這麼高的銷量?我才買了一張而已。”
“你們為什麼買他專輯?”
“上一張專輯東風破很好啊,我買了他上一張專輯,江夏誠意滿滿,感覺這一張應該也不差,就買了,確實很好。”
“兄弟你這理由太牽強了吧?杉姐的這張專輯差嗎?你怎麼不買她專輯?”
“杉姐的專輯我買了支援,可我更想支援江夏的專輯,老是感覺他專輯裡的中國風歌曲,應該會更正宗一點。”
“江南跟千里之外比起來,還是千里之外更中國風一點吧?”
“怎麼可能?江南這首歌多好!千里之外是合唱的,唱起來多麻煩,江南簡單,唱起來非常簡單,聽一遍就能跟著唱了。千里之外行嗎?老子聽了十幾遍,還是隻會一句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
“說的跟江南歌詞簡單似的,不過,江南比起東風破和千里之外,確實唱起來更順更簡單一點,只是比起千里之外來,少了一點精緻的感覺,更偏流行一點。”
“其實,江夏專輯有這個銷量,我一點也不意外。去年唱片業不景氣,那幫專家不是分析出來,怪江夏專輯太優秀嗎?現在優秀的江夏再出專輯,大家去買,很奇怪嗎?”
“就是,我就是因為東風破才來買專輯的,果然沒失望。”
“其實江夏的歌曲都不錯,杉姐專輯裡的歌也都不錯,只是杉姐上一張專輯轉型雖然成功,但沒有江夏專輯這麼神奇。所以,杉姐專輯銷量現在也還沒突破六十萬。”
“杉姐專輯出的時機不太對,在江夏專輯之後出,估計銷量會更好。”
“心疼杉姐,不過,江夏這張專輯的唯一真不錯,我很喜歡。”
……
網友們經過討論,已經發現江夏專輯銷量火爆的原因,說到底,還是沾了上一張專輯的光。
專家們還沒討論出什麼結果,結果已經出來,這讓專家們都很沒面子。於是這幫專家們開始轉移方向,不研究江夏這張專輯為什麼會火,反而研究起江夏這張專輯的歌曲跟上一張專輯比起來,有哪些優劣。
這麼一對比,就出問題了。
江夏的這張專輯,整體質量不差,也僅僅是不差,可跟第一張專輯的歌曲比起來,要弱上一點點。第一張專輯是能打天下的歌曲,哪怕有一些不怎麼火爆的歌曲,也只是跟其他歌曲比起來差一點。
現在這張專輯不一樣,他這張專輯裡的歌曲,守天下的歌曲居多,江夏有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