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代後半期,蘇聯的經濟增長速度慢了下來,蘇聯的經濟體制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弊端暴lù得日益充分。究其原因:其一,理論上對於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機制調節經濟的作用缺乏認識,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還組織了對東歐國家“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批判,從而阻遏了對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探索。其二,實踐上由於“新經濟體制”的實行,面對所出現的片面追求利潤、忽視產品質量、盲目濫發獎金,不顧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等等問題,沒能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害怕改革會引發新的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動搖其權力基礎,因而改革逐步收縮,出**的改革措施被取消,致使經濟體制改革半途而廢。
於是,在蘇聯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國民經濟增長率可以長期保持兩位數,經濟規模也能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費品卻長期短缺;蘇聯擁有當時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糧食卻連年歉收,不得不huā大筆外匯進口糧食;蘇聯的宇宙飛船可以到達月球和火星,汽車卻故障頻出且耗油驚人;許多蘇聯百姓家裡的家用電器陳舊不堪,電視機爆炸事件經常發生,很多人經常開玩笑說,蘇聯生產的電視機應當送給敵人。
終於,在那凝滯著老人血液的體制已經不再具有生命活力的時候,這個體制的死亡便不可避免了。
……
第三百三十章 巧妙的對策
第二卷平津狼煙'第三百三十章巧妙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