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了一篇宣告,表示杯疑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能否擺脫羅馬教廷的影響。這時,肯尼迪抓住時機來對付這個他知道遲早必須正視的雖微妙的問題,大休斯敦傳教士協會恰好己邀請他到休斯敦的賴斯旅館講講他的倍仰問題,他接受了這個邀請。在那裡他莊嚴、明確地宣稱,他堅信政教完全分離的原則,並說如果他發現自己無能解決良心和職務之間的矛盾,他就辭職。牧師們對此報以舉聲。
兩個星期之後,蓋洛普宣稱雙方選民的人數又趨於接近。尼克松是四十七,肯尼迪四十六,尚有百分之七未定。
最後的決戰是在透過全國電視網廣播的面對面辯論展開的,尼克松本人原是辯論能手,他在電視中看到肯尼迪接受提名的演說時,不知道肯尼迪當時勞累不堪,競以為他的對手講話太快,聲音太高,講的內容太複雜,一般美國人不能理解,這也正是尼克松所以接受進行辯論的挑戰的原因。兩人都為這次辯論全力以赴地做準備,彷彿要去參加律師資格考試一般,就說話技巧和思想內容來說,雙方打了一個平手,而這本身就是肯尼迪的勝利。
因為直到舉行辯論的那個晚上為止,兩人中,尼克松的名氣更大,擔任的職位更高。現在在這裡,在公斷人霍華德?史密斯的面前,他們卻全然不見高下,肯尼迪竟然略不遜sè。更為重要的是,在收音機裡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