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聲。
東路的南山村,擔任先遣隊的正藍旗漢軍旗兵比湖廣鎮第三旅的先遣部隊先一步到達,並搶先架設好了火炮。隨後抵達的鋼鋒營兩個分遣隊試圖奪回南山村,數次進攻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只能在騎兵的接應下退回了六房山。
中路的徐崗村作為戰場中央唯一可作為支撐點的地方,清軍正黃旗和湖廣鎮第二旅的先遣部隊對此展開的爭奪尤為激烈。村子幾度易手,最後雙方各自佔據了半個村子,誰也沒有能力把對方完全趕出去。
在西路的周家壟,清軍的先遣部隊也搶得了先機。本來湖廣鎮破軍營的一個分遣隊已經搶先進村,但由於人數較少再加上立足未穩,最終還是被後腳趕到的正紅旗兵馬趕了出來。
戰前的地利爭奪落下帷幕,總體而言是清軍稍微佔了上風。東路的南山村、西路的周家壟和中路的半個徐崗村都落入了清軍先遣部隊之手,譚泰“東頂西攻”的戰術構想已經基本實現了一半。
對譚泰以及他麾下的大軍而言,僅有的兩處瑕疵便是西路的虎頭村和東路的六房山。六房山被湖廣鎮搶先一步佔據,而虎頭村由於恩格圖的猶豫不決也落入了破軍營第一千總隊第一司之手。儘管有些遺憾,但譚泰也並不認為這會影響大局。他的本意就是固守東路,靠近明軍陣線一側的六房山對清軍左翼來說並不是一個非奪取不可的地點。而西路的虎頭村雖然落到了明軍手裡,但正紅旗的兵馬卻奪取了周家壟,這就相當於把虎頭山西側的騎兵通道掌握在了手裡,照樣可以往西路投入優勢騎兵,頂多就是多繞點路罷了。
六房山和虎頭山之間的曠野上,湖廣鎮和清軍的遊騎往來奔逐,持續不斷的小規模交鋒互有勝負,雙方都無法把對方趕遠。隨著雙方大軍主力的接近,戰場中央遊騎的活動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最後兩邊都放棄了纏鬥,紛紛奔回各自大陣,只留下了一些零星的騎兵繼續對峙。
隨後,雙方的前鋒先後抵達戰場,都以騎兵為主,控制住了各自大軍主力的列陣位置,隔著兩裡左右的距離遙遙地對峙。前鋒線穩定後,雙方的主力大軍猶如滾滾洪流,分別自南北兩個方向湧入戰場,在一面面旗幟的指引下開始列陣。
。。。。。。
辰時七刻,湖廣鎮大軍已全部到達陣線位置。紅色的旗幟、紅色的軍服、紅色的盔纓槍纓。。。。。。遼闊的荒野被一眼望不到邊的紅色所覆蓋。齊整的陣線上令旗揮動,鼓號聲和口令聲此起彼伏,一個個方陣令行禁止地調整隊形,整齊的踏步震得大地微微發抖。
湖廣鎮的軍陣分為前後兩線,第一線自東至西分別是第三旅、第二旅、第一旅和第一騎兵營。東路的第三旅下轄鋼鋒營和永定營,旅官盧啟武;中路第二旅下轄虎賁營和嶽州營,旅官賀震霆;西路第三旅原本下轄破軍營和華山營,旅官劉仁駿,但龐嶽在戰前又抽調了華山營的第二千總隊留守柳林村,抽調了第三千總隊前去柳林村南面的廟前山一帶守衛大軍後路,同時把第一騎兵營配屬給了第一旅,由劉仁駿統一指揮。
第二線則為第二騎兵營、第四旅和中軍部。第四旅下轄陷陣營和泰山營,營官崔守成。原本由中軍部直轄的烈火營則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駐紮在六房山上為大軍提高火力支撐,歸第一旅指揮,另一部分仍留在第二線作為機動兵力。
部署在第一線的五個戰兵營,除了左翼的破軍營之外,其他四個營都是前後兩線佈置。每營下轄的方陣編制的第二、第三千總隊中,每個千總隊下轄的兩個司都是一前一後部署,前後間隔七十步。每個司中的四個局,每兩個局組成一個最小的方陣單位,兩個方陣左右間隔二十步,相互之間可以提供火力支援。而鴛鴦陣編制的第一千總隊兩個司,一個司按火銃隊與殺手隊混編的戰鬥小組形式,拆分為二十多個戰鬥小組部署在前後方陣之間,另一個司則部署在第二線方陣後作為預備隊。
除此之外,還有郝永忠的贛州營、張先壁的南安營以及金聲桓的南昌營。三部的騎兵之前都已經被抽調了出去,用於加強第一和第二騎兵營。這樣一來,贛州營和南安營還剩下**千步卒,南昌營在抽調了郭天才那三千多人北上之後還有四千多步卒,三部合計還有一萬二三千的兵力。
但透過之前的觀察,龐嶽對這部分步卒的戰鬥力並不怎麼看好,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把他們投入到戰場上。贛州營和南安營最近一直被他當作輔兵來使用,承擔了為大軍紮營、運糧之類的雜活,這次則被留在了後方看守營地。金聲桓的南昌營戰鬥力要強一些,被放在了第二線之後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