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毗鄰贛州府的萬安縣城。手握七千餘戰兵,正與明朝的贛南總兵郝永忠對峙。黃人龍之所以提出先南下吉安。理由便是劉武元等三人都是死忠於滿清的頑固分子,幾乎不可能同意反清歸明,若不先行將之剷除,他日又如何能安心北伐?
但不知金聲桓究竟是出於何種考慮,以“劉武元等已被郝永忠牽制、自顧不暇”為由,並未採納黃人龍的建議,只是派了使者攜書信南下招降劉武元,並派了一支兵馬前去瑞州抓捕章於天。
隨後黃人龍又向金聲桓提議,即便不先攻打劉武元,也應當立即派兵將吉安府城掌握在手裡。到那時,劉武元即便執意不肯降,也只能侷促於萬安縣城一帶,掀不起大風浪。而若是讓劉武元搶佔了吉安府城,獲得了充足的錢糧和兵源,局面將難以收拾。
金聲桓想了想,對這條建議倒是並不反對,於是又讓麾下一員參將立刻帶兩千戰兵南下接管吉安府城。
…………
金聲桓和王得仁反清歸明的訊息傳到辰州時,除了龐嶽之外,湖廣鎮眾將都感到十分震驚。自韃虜入關、明廷南渡以來,從來都只有大明的文武官員降清,卻從未聽說過有滿清的高官反清歸明的,更何況還是執掌一省之兵、提督一級的高階武官。並且,前幾年在贛州的時候,湖廣鎮的中高層將領們差不多都參與過對金聲桓部的作戰,如今突然得知自己曾經的死敵竟與自己站到了一個陣營裡,心中一時間實在難以平靜。
但不管怎樣,金聲桓的反正對大明而言都是一件喜事,意味著江西全省即將重新納入大明治下,意味著大明覆興的希望又多了一分。
然而在得知金聲桓並未第一時間揮師南下翦除劉武元、只是派了一支為數不多的兵馬前去接管吉安府城之後,張雲禮又向龐嶽提出了自己的擔憂:“當前的形勢如此之好,劉武元、楊遇明等已被郝永忠牽制在萬安縣一帶。只要金聲桓揮師南下,與郝永忠南北夾擊。完全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後顧之憂。可如今金聲桓卻是一味地意圖北進而置萬安之敵於不顧,甚至企圖以一使者招降之。未免有些失策。”
龐嶽笑了笑,道:“子彬所說也不無道理。劉武元、楊遇明等均為滿清韃虜的死忠之臣,斷然不會輕易歸附金聲桓,只會扯旗與之作對。從明面上看,萬安縣劉武元之軍的確就像是埋藏在南邊的一顆釘子,隨時會對南昌造成威脅。但金聲桓畢竟是沙場宿將,豈會連這點利害也察覺不出?他這麼做,必然是有他自身的考慮。”
“大帥所指的是?”
“其一,劉武元的南面便是郝永忠的兩萬大軍。只要他一動,郝永忠之軍豈能不尾隨?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劉武元不會輕易自斷後路、放棄自己的老巢北上進攻南昌。其二,金聲桓、王得仁突然反正,長江沿岸的韃虜駐軍肯定來不及反應,此時立即北進,能出其不意、迅速擴大戰果。而若是先南下攻打劉武元,肯定會多耗費不少時日。到時候湖北、南直隸一帶的韃虜有了準備,再行北伐只會更加困難。其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若是金聲桓現在就揮師南下攻滅了劉武元。那他又該如何去應對同樣意圖北進的郝永忠呢?與其到時候眼睜睜地看著郝永忠北上爭搶地盤,倒不如暫且留下劉武元這麼一道屏障。”
“大帥言之有理,這倒是我疏忽了!”恍然大悟的張雲禮自嘲地笑了笑。隨後又道,“那既然劉武元暫時不是威脅。以金聲桓和王得仁現有的兵力,全力揮師北進的話。短時間內應當不會受到太大阻礙。或許能勢如破竹也說不定。”
龐嶽點了點頭,他記得在原來的歷史上,金、王二人起兵反清之後立即揮軍北上,初期的確進展順利,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便推進到了鄂東南的廣濟、黃梅一帶,控制了九江東西航道。當時的形勢可謂一片大好,往西可攻打武昌、與何騰蛟的轄區連成一片,往東順流而下可進攻南京、威震東南。
但後來在討論下一步進軍方向時,金聲桓的部將黃人龍卻提出應當先翦除劉武元再行北伐,甚至還搬出了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起兵謀反的例子,聲稱當年寧王朱宸濠正是因為在沒有解決贛州王守仁的情況下貿然進攻南京才導致最終兵敗。這一回,金聲桓不知因何緣故竟沒有再堅持自己的主張,轉而揮師南下攻打劉武元。最終,新得之地又盡數失去,由譚泰與何洛會率領的滿清援軍輕而易舉地推進到了南昌城下,金、王反清歸明最終以失敗告終。
只是不知道歷史會不會依舊沿著原來的軌跡發展。
“如今金聲桓、王得仁既已反正,虜廷必定震動。”過了一會兒,張雲禮又道,“值此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