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必成!
經過了這麼多的事情,龐嶽不得不承認,在見識和膽略方面,自己也就是憑著穿越者的優勢才能勉強與陳英打個平手。
“先生就不必謙虛了,在我這什麼都可以說。”
陳英微斂笑容,習慣性地眯了眯眼,回答得言簡意賅:“有精銳而無後備,有野戰而無戍守,便是我湖廣軍目前的兩大瑕疵。不知大帥以為如何?”
“先生真可謂一語中的!”龐嶽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沒錯,這兩點瑕疵的確存在,我之前也已有所體會,只是一直無暇整改。但若長此以往,對我湖廣鎮日後的發展定會造成嚴重影響。有野戰而無戍守,則後方不穩,敵軍可隨時前來破壞,野戰之軍亦無法安心在外征戰。此前韃虜南下,雖然除長沙、衡州之外的大部分衛所未受波及,但今後卻未必總會有這般運氣。有精銳而無後備,則精銳兵馬一旦消耗過大,將無法及時補充,必然會使全軍戰力受損。我鎮目前雖已設有教導營負責訓練新兵,可那終歸只是一個整訓之處,訓練出的新兵無論表現有多好,就這麼直接被送入各大主力營,卻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完全適應。”
“大帥又何嘗不是一語中的?”陳英笑道,“既然如此,那便更應該儘快實施解決之道。陳某竊以為,大帥可以從現有的各個營頭中揀選精銳作為骨幹,再招募一批新兵,新設一些營頭,平時專習城守戍衛之法。戰時既可鎮守地方、解大帥後顧之憂,又能隨時為各精銳營伍補充兵員。如此,則兩大瑕疵便可同時彌補。”
聽到這,龐嶽心中已是暗自稱奇,這番建議竟與自己的打算相差無幾,正待開口時,陳英又道:“自此之後,則我湖廣之軍又可大致分成三部,即現有的主力軍、將來的戍衛軍以及諸如王鄭兩部一類的新附軍。戰時,新附軍可協同主力軍出征,戍衛軍則專事鎮守後方。平時,三部兵馬實行相同軍規、相同操練準則。至於兵員徵收,戍衛軍以良家子為主,新附軍以俘虜降兵為主,主力軍則又以戍衛軍與新附軍之優異者為主。如此一來,則大帥麾下之可用之兵將源源不斷,我湖廣鎮之強悍戰力亦可長存。”
聽陳英說完,龐嶽終於愜意地大笑:“我能得先生相助,又何異於得十萬雄兵?”(未完待續。。)
第五十三章 練新軍陳劉掛帥,編降卒王鄭為將
湖廣都司衙門改革開展的同時,湖廣鎮軍事體制的改革也已緊鑼密鼓地揭開了序幕。考慮到時間緊迫,主要負責此事的張雲禮絲毫不敢懈怠,從參謀司抽調人員,日夜交替,制定並完善著改革方案。
工夫不負有心人,到了元宵節前兩天,改革方案終於完成。這天一大早,張雲禮便帶著方案去面見了龐嶽。
“子彬辛苦了,參謀司的諸位袍澤都辛苦了!”龐嶽看著張雲禮佈滿血絲的眼睛,再看看面前厚厚的一疊詳細方案,由衷地感嘆。
張雲禮微笑道:“大帥過獎!有了大帥之前的提點,我等倒也沒有費太多心神,只不過在完善各種細節時耽誤了些工夫,拖到今日已是萬分慚愧。”
龐嶽笑了笑,招呼張雲禮坐下,吩咐親兵上茶,隨後便翻開方案書認真看了起來。
在這項改革籌備之初,龐嶽曾與張雲禮以及各營主官進行過一次詳細商談,擬定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如今這份既成的方案便與那次商談的結果大致相同,可分為原有建制的改革和新營頭的設立兩大部分。原建制的改革方案大致如下:
各營保持原有的建制等級和隸屬關係不變,即建制單位從低到高依次為伍、仕、旗、局、司、隊、營。兩伍成什,四什成旗,兩旗成局,四局成司,每個千總隊轄兩個司,每個營又轄三個千總隊,各級主官分別為伍長、什長、旗總、百總、把總、千總、營官,名稱不變。各營營號不變。以下各級番號字首由甲、乙、丙、丁改為一、二、三、四。
參謀司、督導司在各營的下設機構一律取消“參謀分司”、“督導分司”的名稱,人員併入各級指揮部。職能不變,並進行精簡、重新定額。各級督導官保留。局、司、隊、營四級指揮部的督導兵人數分別改為一、二、四、十名。千總隊指揮部不再設參謀官和參謀,營部設參謀官一名,參謀六名。各級指揮部原有的書吏也進行精簡,局、司兩級各設一名,隊、營兩級各設兩名。
陷陣營取消四千總隊、恢復三千總隊編制。改變原有的全冷兵器配備,每局的兩個旗,其中的一個旗為長矛兵,每名士卒裝備一丈二尺長矛、腰刀、小圓盾各一,旗中配備弓箭五副。大盾若干。另一個旗為火銃兵,每名士卒裝備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