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嘴角還浮現出了一絲笑意。問道:“方才發生營嘯的是賊軍的哪一部?”
許爾顯望了一下遠處仍未熄滅的火光,答道:“好像是闖逆餘部。也就是賊軍所謂的忠貞營。”
這個結果顯然是在尚可喜的意料之中,他點了點頭。不再說什麼。
天亮之後,明軍營地裡燃起的火已經完全熄了。負責瞭望的清兵透過千里鏡看見,又有大批明軍押著幾十人出了營,大概是要處置昨晚鬧營嘯的相關人等。就在準備行刑的時候,一行人簇擁著一員明將趕到,與監刑的軍官極力地說著什麼。但似乎並沒有說出個什麼結果,那員明將拂袖而去,之後便是幾十顆人頭落了地。
上午,尚可喜又接到稟報:一隊明軍傳令兵出了營,往荊州北面而去。營地中,明軍已開始拆除塔樓。
正當尚可喜準備再派人仔細打探的時候,明軍突然加強了警戒,幾乎所有的騎兵都出動了,將清軍的斥候遠遠地阻擋在外圍。
綜合以上情況,尚可喜不難做出了判斷,明軍這是要撤退了。
對明軍而言,此時撤退也的確是最好的選擇。打荊州久攻不下,後方糧道斷絕,昨晚還險些因營嘯而造成全軍崩潰,今日軍中似乎也出現了裂痕。再待在原地,那便是與等死無異了。換成任何一個明智的統帥,恐怕都不得不做出撤軍的決定。
理雖是這麼個理,但尚可喜卻是隱約覺得有些不對勁。至於究竟是哪裡不對,他也說不上來。仔細地把這幾天發生的事情以及獲悉的情報回憶、梳理了一遍之後,並未發現異常。或許,最大的潛在威脅便是龐嶽在失敗前的最後一搏。此人一向喜好劍走偏鋒,與之對陣,最大的苦惱便是永遠不知道他的殺手鐧會在何時使出。
思緒飄忽了一陣,尚可喜回過神來,不由得自嘲地一笑。自己這究竟是怎麼了?難道年紀一大,人就變膽小了?還是在龐嶽面前吃虧吃怕了?自己分明已經掌握了主動權,又何必如此畏首畏腳?
明軍要撤,尚可喜當然不會令其輕易如願。此前制定的出擊計劃已逐步完善,就等著最後付諸實施。並且經過幾日的調整,己方將士的心態已經差不多到了最佳,而明軍卻已頹態初現。如此大好的機遇若是失去了,下一次再想獲得不知要等到何時。
不過,尚可喜也知道,不管此時龐嶽撤軍的心情是怎樣的急切,他都不是想走就能走得了的。因為在荊州以北還有湖廣鎮的一個營,一個最為精銳的步兵營。龐嶽起身於微末之間,崛起於行伍之中,組建出麾下的數萬人馬著實不易,幾乎不可能會丟下最為精銳的幾千步卒直接南撤。就算龐嶽能狠下這條心,他也得顧及其餘部眾的感受。因此,只要那個營撤不出來,龐嶽就多半走不了,而自己也就還有時間。
想到這兒,尚可喜一邊下令派出信使前往北邊喀喀木軍中,告訴他,一定要將那一個營的明軍繼續拖住,如果需要援兵也可儘管直言,就是萬萬不可令其南下與主力會合。一邊則召集各將前來,對決戰的計劃作最後修訂。
成敗,便在此一舉。
當日頭西斜,信使帶回了喀喀木的答覆,稱那一個營的明軍已缺糧幾日,戰力下滑得緊,今日倒是的確發起了兩次拼死突擊,想南下與其主力會合,卻都被打退、縮回了營寨裡,不足為慮。至於援軍,暫時還不需要,讓尚可喜安心對付明軍主力便可。
得到了這一答覆,尚可喜心中大定。
晚上,荊州清軍各部吃了十幾日來最為豐盛的一頓晚飯後,便開始輪換著休息、警戒,靜靜地等待著軍令到來。
大戰來臨之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時的尚可喜反倒放鬆了下來,安排好諸項事宜後便睡了下去。之後也不知睡了多久,直到被戈什哈統領輕輕喚醒。
“王爺,明軍營地中又有了動靜,續順公等人正在等著您過去。”
尚可喜也不多問,直接起了身,由戈什哈們簇擁著出了城樓。(小說《九州河山皆華夏》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新增朋友”,搜尋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
第四十四章 遭變故湖廣鎮一觸即潰,獲良機尚可喜志在必得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尋微信公眾號“dd”並加關注,給《九州河山皆華夏》更多支援!
此時四更天已過,漆黑的夜空下,凜冽的寒風陣陣吹來,颳得城頭上的燈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