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3 / 4)

性成員便開始源源不斷地投身到戚家軍這支光榮的軍隊當中,並有多名家族成員為國捐軀,在當地傳為一段佳話。不過,到了崇禎四年(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具有數十年光榮傳統的戚家軍最終還是走到了盡頭。那一戰,戚家軍雖然英勇奮戰、殺敵無數,但還是在優勢建奴和漢奸的圍攻下彈盡糧絕,最後全軍覆沒。在這一戰中,王樟堂的幾位叔父也壯烈殉國,他的父親因為是家中長子要照看家中產業而未從軍,這才躲過了一劫。此後,由於王家人的精神寄託戚家軍已經成為歷史,其他明軍也大都軍紀敗壞、名聲不佳,王氏家族的後生們便放棄了從軍,但習武的傳統卻一直傳了下來。

聽到這裡,龐嶽不禁在心中大為感慨,一個並非軍戶的家族,卻能做到世代從軍為國效力,這究竟需要多大的自覺性和多麼強烈的忠義之心?生長在這樣的家族之中,王樟堂那勇於挺身而出的作風和非凡的身手而出也就不足為奇了。一想到這裡,龐嶽便更加慶幸自己沒有讓這樣一個人才跑掉,很快便安排王樟堂在盧啟武手下當了一名旗總,管三個什長。由於王樟堂的武藝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也沒人提出異議。除此之外,龐嶽還對王樟堂許下了一系列承諾:只要他好好幹,升官不是問題。這使得王樟堂留在軍中的意願又強烈了幾分。…;

*********

六月十一日,局勢真如龐嶽記憶中的那樣發生了突變。

上午,朱大典的家丁隊長朱猛急急忙忙地來到了城北大營,找到了龐嶽和王東日,說是朱大典有要事相商。見朱猛神色急切,龐嶽和王東日也就沒有多問,簡單地交代了一下營中事務之後,便帶著幾個親兵快馬加鞭趕往杭州城中。

一進了城,朱猛並沒有把龐嶽等人往朱大典的居住地領,而是領著他們朝另一個方向而去。龐嶽仔細一辨認周圍的地貌之後,心中不由得一驚,立刻勒住了馬頭。王東日等人見狀也紛紛停了下來。

“龐將軍、王將軍,怎麼不走了?”朱猛奇怪地問道。

龐嶽皺起了眉頭:“朱大哥,若是我沒記錯的,朱老大人好像不住這一帶吧。倒是我上次去面見唐王殿下時,走的是這條路。”

聽龐嶽這麼一說,王東日也是一驚。

朱猛連忙說道:“唉,都怪我沒說清楚。我家老爺說了,他在就在附近的一家茶館等著二位。讓我直接領你們過去就行。”

龐嶽和王東日對視了一眼,兩人的眼中都閃現著一絲疑惑。但龐嶽還是一咬牙:“既是如此,那咱們就接著走吧!”

不一會兒,一行人便來到了朱猛所說的茶館。出乎龐嶽意料的是,朱大典早已等在門口。

“朱大人!”“朱大人!”龐嶽和王東日紛紛行禮。

“二位不必多禮,隨老夫進去吧。”朱大典的臉上盡是凝重。

一行人迅速上了二樓,隨朱大典來到了最深處的一個雅間門口,只見這二樓已全被朱大典包下,每個房間都安排了家丁把守。

“你二人隨老夫進去就行了。”朱大典說道。

龐嶽和王東日便把親兵都留在了門外,跟隨朱大典走進了雅間。落座之後,朱大典也沒有絲毫廢話,直接告訴了龐嶽和王東日一件大事。今天凌晨,前幾日監國朱常淓派去與清方“議和”的使者陳洪範連夜趕回來了,但是他卻沒有帶回所謂的“和平”。早在弘光朝就暗地裡降清的他,一回到杭州便夥同兵部尚書張秉貞一起去勸朱常淓降清。朱常淓也貪生怕死,經過陳、張二人一番勸說便已決定向清軍遞上降表。儘管朱常淓想隱瞞這個訊息,但紙裡是保不住火的,很快,城中的大部分官員便都知道了這個訊息。

聽朱大典說完,熟知歷史走向的龐嶽倒沒有顯出多少驚愕之色,只是感嘆這一刻終於還是到來了。但王東日就不同了,前不久皇帝剛被俘,如今監國的潞王也準備降清,面對著這樣一種大廈將傾的局面,他頓時目瞪口呆。

看到龐嶽一臉淡然,朱大典不由得更加對他刮目相看,同時心中的不安也隨之消退了幾分。

“慕遠,還記得上次你在唐王府邸前的巷子裡對老夫說過的那句話嗎?”朱大典面無表情地朝龐嶽問道。

龐嶽點了點頭:“卑職那天說過的話,卑職現在都記得,只是不知道朱大人問的是哪一句?”

朱大典正色道:“你說完之後,老夫就大呼什麼都沒聽見的那句!”

聽朱大典這麼一說,龐嶽的心中頓時咯噔了一下,但早有預料的他定了定神之後便繼續說道:“那一句卑職當然也記得。並且,卑職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