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後來,隆武帝蒙難,永曆皇帝在肇慶即位,堵胤錫又出任了永曆朝廷的兵部尚書,一心為國、力圖進取並頗具戰略眼光。多次向永曆帝建議趁清軍立足未穩之際收復失地、開啟局面。並親自督率大軍收復被清軍攻佔的常德、辰州等地。只可惜,堵胤錫雖空有一腔熱血,卻屢遭朝中那些迂腐、頑固勢力的排擠,再加之攤上了一個以跑路著稱的永曆皇帝。始終未能實現心中的抱負,最終因積勞成疾於永曆三年(1649年)病逝於廣西潯州。
早在前世,龐嶽便對一心為國、赤膽忠心的堵胤錫深懷敬意,並對其鬱郁不得志、含恨而終的結局感到無比遺憾。但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兩年,龐嶽卻始終沒有與堵胤錫某面。今日親眼見到了這名令自己尊重的南明重臣,心中自然滿懷欣喜和激動。
“定武伯言重了!”堵胤錫謙虛地笑道,“本官只是聊盡本分而已,何來盛名一說?要說起名聲,倒是定武伯多次大敗東虜,威名傳遍湖廣,在士民當中早已如雷貫耳。對了,本官先向定武伯介紹一下這幾位將軍……”
“堵撫臺先不要說,讓末將猜上一猜。”龐嶽笑道。之後又向堵胤錫左邊的那員武將抱拳一禮,“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位便是興國侯吧?早聞興國侯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正是。定武伯客氣了!”李過也在馬上抱拳笑道。
龐嶽又轉向右邊那員將領,抱拳笑道:“那這位便是高將軍了?”
“正是,高某見過定武伯!”高一功回禮道。大順軍餘部被改編為忠貞營之後,高一功暫時還沒有獲得具體的職銜。更沒有受封爵位,因此面對龐嶽時。在語氣上比李過還要客氣一些。
但龐嶽的猜測也就僅限於此了,周圍還有幾名忠貞營的將領他一個也不認識,雖然各人身邊都有將旗,但他們卻不如李過、高一功有名,龐嶽對原來的大順軍各將也沒能做到完全瞭解,很難但從一個姓氏上猜到他們的身份。
既然不知道,龐嶽自然也不會勉強,笑著向堵胤錫道明瞭實情,請他幫忙介紹一下。堵胤錫也不覺得有什麼,向龐嶽一一介紹了其餘的忠貞營各將。堵胤錫每介紹一位,龐嶽都與之相互見禮。
龐嶽示之以誠,忠貞營各將自然也都答之以禮,眼神中原有的那種對嫡系官軍的戒備隨之消除了不少,周圍的氣氛也變得融洽起來。
只有一員年約二十的小將見到龐嶽時,臉上似乎帶著一絲不服氣,答禮的時候也心不在焉,對龐嶽手中那杆長槍的關注程度明顯要多於龐嶽本人。
這員小將便是李過的義子李來亨,熟悉歷史的龐嶽還知道他後來的綽號——虎帥。李來亨也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之一,一直率部堅持到滿清康熙三年(1664年),最後在湖北茅蘆山陷入清軍重圍,明知突圍無望之後依然拒絕清軍的招降,並斬殺前來勸降的漢奸,最後與子女家人一同撲向洶洶大火,壯烈殉國。
但即便沒有這一點,龐嶽也不會對李來亨的舉動感到有什麼不快,年輕人血氣方剛,自然免不了一個狂字,過早地像中老年人一樣暮氣沉沉,反倒不是什麼好事。
與堵胤錫和忠貞營各將一一見禮之後,龐嶽又邀請他們進城去略作歇息,並共同商討一下軍務方面的事情。對此,堵胤錫自然沒有什麼意見,爽快地應諾下來。李過、高一過等幾名忠貞營主要將領讓麾下大軍暫駐城外,也帶著各自的親兵進了城。
……
“此次,還多虧了堵撫臺、興國侯還有諸位將軍及時趕到,才化解了我湖廣鎮所面臨的的危局。”縣衙大堂上,龐嶽向堵胤錫以及忠貞營各將說道,“請允許龐某在此代表湖廣鎮全體將士向諸位道一聲謝!”
堵胤錫微笑道:“定武伯說這話就見外了!你我同為朝廷效力,興國侯、高將軍他們與你一樣,都是朝廷武將,又何須如此客氣?湖廣鎮、忠貞營同為大明官軍,相互幫襯也是應該的。”
聽到這話,龐嶽不禁暗自感嘆堵胤錫的言語之巧妙和良苦用心,不僅安撫了自己。還在不動聲色地拉近嫡系官軍和原大順軍餘部之間的距離,以消除二者之間存在的隔閡。一葉落知天下秋,從這個小細節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出,堵胤錫的心胸和所採取的策略是那幫只會空喊口號、頑固不化的腐儒遠不能相比的。
堵胤錫說完之後,李過等人也點了點頭。簡單地附和了一兩句。意思大致相同,讓龐嶽不要客氣。
“本官督率忠貞營抵達長沙城下之後,得知東虜主力已經前往衡州,擔心聖駕安危。便,當即與興國侯還有高將軍率三萬人馬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