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嘴角還帶著一絲充滿著蔑視的冷笑。
都到什麼時候了。還存在著這種門戶之見!龐嶽暗暗地嘆了口氣。
朱大典與馬進忠等人客套了幾句之後,又向他們介紹了龐嶽和劉承胤等,並把他們的姓名、職務介紹給龐嶽等人。
這時,龐嶽才完全看清楚了馬進忠、王允才二人的面貌。只見馬進忠大概年近四旬的樣子,面孔有些瘦削。身材也不是很魁梧,但卻格外精壯結實。王允才要年輕一些,身材也魁梧許多,雖然面相上略帶忠厚。眼中卻不時透出精光。
聽完朱大典的介紹之後,馬進忠、王允才與其餘常德將領走到龐嶽、劉承胤等人面前。一一抱拳行禮。尤其是乍一眼看到龐嶽時,他們似乎為這位伯爵總兵官的年輕感到了些許驚詫。但隨後仍然是一板一眼的行禮。
此刻,劉承胤沒有再明目張膽地表露出心中的不屑,只是皮笑肉不笑地哈哈幾聲,隨便拱了拱手便算作了答禮。…;
龐嶽則面帶微笑,向馬進忠等人一一抱拳致意,不過他卻隱隱約約感受到,馬進忠等人對自己的態度反而不如對劉承胤那般熱情,不知道自己曾經什麼時候與他們有過過節。
當三鎮的將領都碰了個面之後,朱大典便讓馬進忠部就近紮營,好好休整一下、恢復體力,爭取明日便拔營東去。
馬進忠欣然應諾,立刻派人將命令傳回後面的大軍。
不一會兒,常德鎮的兵馬便結束了行軍佇列,輔兵們紛紛將隨軍攜帶的帳篷抬出,開始在靠著湖廣鎮和武岡鎮的一片曠野中開始紮營。
晚上,朱大典又召集三鎮總兵和副總兵一同前往他的帳**進晚餐。
由於行軍途中不能喝酒,再加之劉承胤不太想搭理馬進忠等“闖賊”,馬進忠似乎又對龐嶽存在著一些隔閡,因此這頓簡單的晚宴便少了很多氣氛。
席上,當馬進忠、王允才聽到朱大典說起此次南下的清軍有八萬之眾、且滿洲和漢軍八旗佔了多數時,臉上也露出了些許震驚,不過好在並沒有像劉承胤等人那樣大呼小叫、盡出喪氣之言,這也讓朱大典寬了不少心。
等到這氣氛有些沉悶的晚宴結束之後,龐嶽回到了自己的營盤中,看著漫天的繁星,又像往日那樣開始思索著將來與建奴對陣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
考慮到當前清軍正直撲湖廣而來、局勢瞬息萬變,朱大典並沒有讓大軍做過多的停留,第二日上午便下令拔營繼續朝長沙方向進發。
此次,奉詔出征的龐嶽部兵力在兩萬左右;劉承胤本部兵馬有一萬七千餘,出征前留下了三千人留守武岡,出征兵力共一萬四千餘;馬進忠部則大都出動,只留下了千人上下留守常德,出征兵力共一萬二千餘;此外,還有直接歸朱大典統率的一千餘標營人馬。
話說“兵過一萬,無邊無際”,此次奉詔出征的三鎮近五萬大軍排成行軍佇列之後,更顯得浩浩蕩蕩、無邊無際。舉目望去,象徵著明軍的火紅底色的軍旗幾乎匯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
看著那不見首尾的行軍佇列,感受著千軍萬馬滾滾向前、幾乎令地皮都微微顫抖的雄渾氣勢。朱大典也不禁蕩起滿腔豪情,儘管他經歷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早就看過了世間百態,但在這種氣勢的感染下還是無法做到風平浪靜。
身為文臣,試問一生當中能有多少機會督率數萬大軍出征抵禦外虜、以報君恩?想到這裡。朱大典先前因為清軍勢大而產生的愁緒也被滿腔的豪邁沖淡了不少。
行軍的途中,龐嶽也在默默地打量著剛剛加入進來的馬進忠部大軍。他發現,這支大軍和劉承胤部一樣,雖然建制、旗號齊全,但在裝備上卻顯得有些不足,不少士卒穿得破破爛爛,形同乞丐,並且有超過一半的人連質量最差的棉甲都沒有。手中的武器也五花八門,似乎是秉承了戚少保的“兵貴雜”思想,不過質量上恐怕不能與戚家軍相比。不僅如此,士卒的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態也存在問題。面露菜色者隨處可見。倒是馬進忠、王允才身邊的那一兩千官兵在裝備和體力上顯得像樣許多,與周圍的普通士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看到這種情況,龐嶽又忍不住暗暗地嘆息道:明末的多數將領都存在著“節省軍費養家丁的”的習慣,即不注重改善普通士兵的裝備和生活狀況,而是把省下的錢拿來豢養自己的少數家丁私兵。也許。在整個明王朝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這種方式有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的確會大大影響軍隊的戰鬥力。整支軍隊中計程車兵大都不堪一戰,能起作用的就是將領的家丁私兵。一旦家丁拼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