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普渡眾生,成佛濟世。”
在大漠裡我跟他曾經談論過理想。那時,我還不知道他就是鳩摩羅什,所以我不敢亂說。現在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也讀過他的傳記,我當然知道他在迷茫什麼。
我一直覺得佛教是個很有意思的宗教,佛教高僧其實都是哲學家。
佛陀釋加牟尼死時並沒有留下可以奉為標準如同基督教《聖經》伊斯蘭教《可蘭經》一樣的經文,那時佛教也只是印度眾多宗教裡不太顯眼的一支。而且從佛陀時代開始,佛教就已經有分支,比如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就另立門派。
佛陀的弟子,每個人對教義的理解也不一樣,思想獨樹一幟的,就寫本經,立個宗。所以幾千年來,佛教內部宗派林立,各種經文可以讓人兩輩子都讀不完。大乘小乘密宗只是大分類,小分支就更多了。小乘就有什麼雪山部,說一切有部。中原的大乘就有天台淨土法相華嚴禪宗。再看看信奉密宗的藏傳佛教,格魯寧瑪薩迦葛舉,黃教紅教花教黑教,搞得我在西藏旅遊看了好幾本書還是暈裡吧唧的。
說了半天其實就是為了說明,為什麼佛教有那麼多宗派?
那些建宗的得道高僧,其實都是些高智商的哲學家。佛教很能吸引那些高智商的哲學家。想想如果你有普通人不能比的智慧,有普通人達不到思維高度,你可以在不違背基本教義的大框架內把你的人生觀價值觀你對精神世界的理解透過宗教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萬人景仰跟隨信奉,這是一件多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