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的時候,學會和別人風雨同舟,那樣會發現困難並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大。
24、平時事情不要做絕了,要考慮到算來算去最終會算到自己的頭上。
25、要學會自保,不要被壞人套住而難以自拔。
26、面對撲簌迷離的外部世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隨波逐流,要理智,避免被利用發生命案,或陷入其中難以自拔。
27、為人處事要尋求和平之路,以和為貴。
28、不要虐待別人。虐待到一定程度,超過了對方忍受的極限,則容易發生慘案。
29、不要溺愛孩子。被溺愛的孩子往往不清楚感恩,不知道關心大人。所以只要他受到一點挫折,都可能會對大人發生誤會,從而發生慘案。
30、要注意不要傷害對方自尊心,這樣的言行一旦出現,可能會被受侮辱的人教訓,甚至自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31、要主動加強道德教育。很多命案都是因為道德和文化的缺失造成的。
32、要主動訓練忍耐力,這是成熟的表現。
33、要意識到自由是相對的,不要認為自己的自由被限制了就要報復。
34、遠離惡友,不要參與邪教和黑社會。
35、學會謙虛而不要張揚,避免引起別人的嫉妒。
36、遠離賭博等不良場所和行為。
37、不要隨便鋌而走險,要注意風險意識,要將風險意識儘量減到最小,不做無謂的犧牲,要紮紮實實工作生活,不要有賭博心理。
38、沒有證據不要輕易懷疑別人的不良生活作風和不良行為,避免發生冤案。
39、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急於成功,要有走萬里長征的準備。否則容易大起大落,心理難以平衡。
40、避人譏嫌,避免不必要的是非。
41、要任勞任怨,不要牢騷滿腹。要只計耕耘,不計收穫。
42、要加強道德教育,避免不重視道德或缺失道德的教育。
43、要避免或遠離和兩面三刀、人面獸心的人接觸。
44、心理要健康,要注意理智戰勝本能。
45、當前功盡棄的時候也不要灰心,只要人在,就有成功的可能。
46、功名利祿是身外之物,不要在失意的時候頹廢、輕生、殺人、報復。
47、要將心比心,當自己失意的時候,不要報復社會,更不應該傷及無辜。
48、要學會自我前後縱向比較,避免因橫向比較而產生仇恨心理。
總之,我們要在大道上下工夫,要有志氣,不做懦夫,以博大的心胸對待人生和他人,不計前嫌,勇往直前,那麼曙光在前,迎接我們的必然是朝陽。
2007年8月16釋出於網易部落格
173、遵守行為規範如護浮囊
173、遵守行為規範如護浮囊
博友留言:昨天在聽老師作業點評《浮囊的故事》
這個故事時,不太理解,能否請老師在博文中再詳細解說一下,謝謝老師!!
在佛家有兩個著名的故事,是教導我們要注意持戒、威儀,也就是認真遵守行為規範的。這兩個故事就
是《擎油缽》和《護浮囊》的故事。《護浮囊》的故事即《浮囊的故事》。《擎油缽》的故事,參見博文《優婆鞠
多的故事》。《義楚&;#8226;十九》:“律雲:護持淨戒,如擎油缽,若護浮囊也。”
《護浮囊》的故事是說我們護持戒律,嚴格遵守道德行為規範,就像護浮囊那樣。《涅槃經&;#8226;十一》:
“菩薩摩訶薩護持禁戒亦復如是。如彼渡人護惜浮囊。”大意是說,大菩薩護持禁戒也是這樣,就像這個渡海的人
愛護珍惜自己的浮囊一樣。《佛光大辭典》:“【浮囊】渡海人所帶防溺之物,渡海人若無浮囊則有溺水之憂。諸
經論每以浮囊喻指戒律,謂菩薩奉持禁戒,其心堅固,猶如金剛;譬如渡海之人,護惜浮囊,惟恐命喪,絲毫不
懈。”
總之,我們要認真遵守各種道德行為規範,就像護惜浮囊一樣。這樣才能真正地使自己自制、進步,
才能不斷走向大覺。
2007年8月17釋出於網易部落格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74、中道行事的佛學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