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1 / 4)

2007年7月2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46、修養的真正目的與意義

46、修養的真正目的與意義

一位朋友問:老師:每天都當自己是新生的自己,發現自己的心念不正就趕快改正。看見不好的事情自己無法改變就發善念祈禱祝福他人和其他生命,心念隨喜美好的事物,懺悔自己不好的心態並樂觀地總結改正。每天都總結一天來的得失,好的精進,不好的樂觀改變,絕不言棄。就這樣很自然的在生活中成長,提高自利利他的能力和善心行。這樣就符合老師您說的修養的目的與意義了吧?

以下僅供參考。這種行為屬於“不可思議變易生死”的行為(參見博文《心境的變易生死與輕安》。修養的目的與意義除了使自己解脫、身心輕安,自利自度外,還應該進一步地利他度他。

善的心行是從“我”出發的,是為了自己的解脫與身心輕安的,是自利自度;善的心行是從“他”出發的,是為了他人的解脫與身心輕安的,是利他度他。《佛光大辭典》:“【自利利他】……自利,乃利己之意,即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產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他,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為己利,而為救濟諸有情而致力行善。”

我們的修養應該是融利己於利他之中的,稱為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發菩提心經論•捲上》就六度之行解釋了自利、他利的意義:“(一)修行佈施,能流佈善名,隨所生之處而財寶豐盈,此為自利;能令眾生得心滿足,教化調伏其慳吝,此為利他。(二)修行持戒,能遠離一切諸惡過患,常生善處,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不犯惡業,此為利他。(三)修行忍辱,能遠離眾惡,達於身心安樂之境,此為自利;能化導眾生趨於和順,此為利他。(四)修行精進,能得世間、出世間之上妙善法,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勤修正法,此為利他。(五)修行禪定,能不受眾惡而心常悅樂,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修習正念,此為利他。(六)修行智慧,能遠離無明,斷除煩惱障、智慧障,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皆得調伏,此為利他。”

大意是說:(一)修行佈施,能得到善名福報,是自利;能使眾生心得到滿足,教化他調伏吝嗇自私的習氣,是利他;(二)修行持戒,能遠離過失,常處善處,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嚴於律己,遵守各種行為規範,生活安定而不受到懲罰,此為利他。(三)修行忍辱,能遠離眾惡,身心安樂,此為自利;能化導眾生趨於和順,此為利他。(四)修行精進,能得世間與出世間的上妙善法、克服煩惱的方法,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勤修正法,此為利他。(五)修行禪定,能不受眾惡侵擾而心常喜悅,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修習正念,此為利他。(六)修行智慧,能遠離無明,斷除煩惱障、智慧障,此為自利;能恩威並重,教化眾生,調伏其惡行,引起向善,此為利他。

所以我們修養的真正目的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而不僅僅是自利自度。

2007年7月2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47、佛是否也有十地?

47、佛是否也有十地?

一位朋友的留言:斑竹:謝謝您的答覆。還有疑問請教:菩薩有初地菩薩一直到十地,那佛呢?

以下僅供參考。除了菩薩具有十地外,佛也有十地。

據《大乘同性經•卷下》,佛也有十地,稱為佛乘十地,即:

一、甚深難知廣明智慧地。克除微細習氣,處於諸法中而自在。

二、清淨自分成嚴不思議明德地。宣揚、傳播真正的佛法(正法),顯其深奧義理而自在。

三、善明日幢實相海藏地。開說三乘佛學差別之法而自在。

四、精妙金光功諸神通智德地。說種種佛法,降伏種種魔障而自在。

五、大輪威藏明德地。摧破邪法,調伏惡行而自在。

六、虛空內清淨無垢炎光開相地。於無常事中得自在。

七、廣勝法界藏明界地。為諸菩薩行者顯現覺悟(菩提)而自在。

八、普覺智藏能淨無垢邊無礙智通地。為諸菩薩行者授記別(莂)而自在。

九、無邊德莊嚴迴向能照明地。為諸菩薩行者示現方便而自在。

十、毗(pí)盧舍那智海藏地。能為諸菩薩行者說法而自在。

那麼,這是否說明佛的境界有高低大小之分呢?實際上,佛的十地只是說明佛所共同擁有的功德,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