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後一刻才發現渡瀨恆彥開著的是一輛嶄新的豐田皇冠,屬於豐田車系的一線品牌,配備了很多我還沒有聽說過的功能。渡瀨恆彥用腳跟踩熄吸剩的香菸,幫我把行李放進車廂。“歡迎回到京都,天氣真是炎熱又潮溼吧?”他喘著氣說道,一面鑽進車裡,把空調開到最大檔。
從關西機場到京都至少有五十五分鐘的車程。在這輛汽車的儀表盤上有一個報警器,當汽車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八十公里限速時就會發出警報聲。於是,談論這個報警器就成了我們這一路的話題。
在我離開的這一年裡,媽媽桑向我訴說得最多的變故就是死亡。離開我們的除了一梅外,還有菊五郎的旦那。菊五郎居住在熱海,是一箇中年藝伎,她的名字取自著名的歌舞伎演員尾上菊五郎。在我調查下等酒館裡藝伎業發達的原因時,常常去熱海找她。而那位旦那,是一個東京的商人,也是媽媽桑旅店裡的常客,他和菊五郎就是透過媽媽桑而結識的。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溫和、慷慨的男人,聽到他去世的訊息我也非常難過。
另外,四十五歲的山小黑(黑人)因為心臟病而去世,她跟我們是同一個小歌(一種通俗短小的日本歌謠)演唱團體的成員。這個團體一共有五十五個人,包括藝伎、商人和家庭主婦,全都跟著同一個老師學習小歌。有些和我上課時間相同的朋友我非常熟悉,另一些同學我就只在學期演唱會上見過。我不太確定這個山小黑是指哪位黑人朋友,因為當時班上有好幾個黑人同學,老師都是這樣戲稱她們的。不過,我還是覺得非常遺憾:“多可惜啊,還是這麼年輕的一個人呢。”
汽車漸漸駛近京都,我開始見到一些熟悉的地標性建築:京都府酒店後聳立著西本願寺的古塔,遠處的比睿山頂上閃著星星點點的亮光。我一直非常偏愛京都這種簡單規整的城市佈局,主要道路都以直角交匯,與其他日本城市迷宮一般的街道格局大不相同。京都的旅遊手冊上告訴人們:京都是在公元794年以唐朝都城長安為範本建造起來的,當時,日本人醉心於唐朝的燦爛文化達一個世紀之久。恆武天皇——日本歷史上的第五十個天皇,將都城從三十五英里以北的奈良(一個稍小一些,但同樣是仿造長安建造的城市)遷至京都。京都四周被群山環繞,是典型的盆地地形,皇宮就建造在鴨川河的西岸。像中國都城的格局一樣,皇宮座落於正北方,城市道路就是從這裡往外延伸的。
日本戰後的工業化程序對京都的影響並不劇烈,這多半是因為京都群山環繞的地理環境。另外,京都本身沒有重工業(大部分重工業都集中在大阪),所以不會有大批外來人口湧入京都。對京都來說,最主要的產業就是京都本身——它的文化、歷史和景緻。
京都市內禁止修建十層以上的建築,這條法令是為了保護具有千年歷史的古剎寶塔的景觀。醜陋的京都府酒店卻趕在法令頒佈之前修建起了高樓,極大地破壞了京都的景緻。也許正是這樣一個反面教材的存在,促使後來的人們都嚴格遵守著這條法令。
京都人解釋任何事情都喜歡說“由於京都地處群山環繞的盆地”,他們認為正是京都的盆地地形,使京都比東京更具有包容性。(“在某某事情上,我們和東京人可不一樣”是京都人的另一條格言,也許這一想法正是產生以上兩種觀念的基礎。)由於地處盆地,京都的夏天分外潮溼,整個城市彷彿都被熱霧所籠罩。而同樣因為地處盆地,京都的寒冬也格外的溼冷刺骨。
群山環繞的京都沒有更多的土地可供城市擴建,但正因為這樣才使珍貴的傳統文化不斷積澱。和東京比起來,京都更像一方精緻的絲帕,而東京則如一條襤褸的圍巾。
京都古舊的電車已經於1970年代遭到廢棄,但是乘坐計程車的話,可以從位於南端的京都車站穿行至位於北端的植物園。電車雖然已被棄置,但殘留的軌道卻為京都劃分出了一道界線。這條矩形的軌道東至東寺,西至西寺,北達北寺,南到九條。一旦踏出軌道包圍的地區,我就感覺像是要出去遠行一般,其實京都市政區的範圍比這塊區域大很多。
京都地形(2)
走在像京都這麼小巧而佈局規整的地方,如果你依然對方向不能確定的話,就看看遠處的比睿山吧。位於盆地東北角的比睿山,在京都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有這樣一個座標,跟我一樣的路盲們就不必害怕了。手持地圖漫步京都,比睿山頂遠遠的亮光總是會讓人覺得親切而安心。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先鬥町重逢(1)
渡瀨恆彥把我們送到了三葉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