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練到登峰造極之境,達到了天下沒有敵手,但他的內心深處卻是孤單寂寞之極。
最後,他將全部的情懷都寄託於武功劍術之上,希望天下有誰能打敗他,好讓他繼續精研劍術,有寄懷之事。
但他終竟但求一敗而不可得。
於是,他便隱居到襄陽城外的一個無名峽谷之中,與雕為伍。
二十年後,在獨孤隱居的無名峽谷之外,有一個年輕的道姑來此結廟而居。
這個年輕的道姑容貌美豔之極,身上透著香氣。
她看上去只有二十左右的年紀,可是,她在那無名谷外住了十年之久,卻仍然是那麼年輕美麗。
因此,她到底有多大年紀,便成了一個江湖上的千古之謎。
這個道姑特別喜歡蘭草,因此,她在山坡上種了許多蘭草。
每到春天來臨,庭前廟後,一派鮮花盎然景象,谷內谷外,香氣濃郁,可傳數里之遙。
後記
從《風流老頑童》出版,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這兩多年來,我一直想著兩個問題:
漢文化的傳統在香港還是大陸?
藝術的目的和最高境界是什麼?
那第一個問題之所以苦惱我,是因為我要用自己的筆名寫作時,曾經遇到了許多困難,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那其中有我的朋友和我所尊敬的人。
大陸的讀者在書攤上翻書時,往往先看看作者的籍貫。
因此好多文筆相當不錯的作者,在寫完了自己的作品之後,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能署上。他們必須冒充哪個成名的大俠,戴上面具,在江湖上行走。
那麼這些戴著面具的人便幾乎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了。
於是那些真的假的港臺武使小說作品,有許多是讓人不忍卒讀的。
再加上印刷質量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些作品簡直就是慘不忍睹的。
有人說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面對現在這濱紛的世界和人類的困境,我相信這話是對的。
最起碼,武俠小說作為文學的一個種類,和其他的文學樣式是在原則上截然不同的。
說藝術在於模仿,這句話也許對於武俠小說之外的藝術都有幾分道理。
那是說模仿現實。
而在武俠小說之中,想象力則是被奉上至尊王位的。
人們用想象力構築了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有揚過、小龍女、老頑童和獨孤求敗。
我寫老頑童和獨孤求敗可能犯了一個錯誤。我但願我沒有損壞了讀者已經認識的這兩個人。
人們都喜愛金庸先生。我對他更加喜愛到了崇拜的程度。他幾乎達到了武俠小說,甚至所有藝術的最高境界。
那是宗教和哲學的境界。
面對的是生死愛慾和生命本身的邏輯,生命在執行過程中所受到不敬都被有意地忽略了。
我所以寫老頑童和獨孤求敗,那是因為感情。
我多年以前認識的朋友.無論是他們發達了還是陷入了困境,都會給我帶來許多感情。而在武俠小說當中,我們這樣的朋友太多了。
金庸先生介紹我們認識了他們之後,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