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所具有的意義的能指。我們應該看到,《*》在以通俗的旅遊方式為傳播的中介,從一開始就已經在向世俗變形,並迷失了自己原本的方向。
這些旅遊專案的開發,實際上是在給負面文化翻案,在為潘金蓮翻案。
我們先來思量一下潘金蓮若活在今天會怎麼樣?她不喜歡武大郎就會與武大郎離婚,武大郎不願意。這就成了武大郎的不是。然後她喜歡武二郎。武二郎若也喜歡她,在今天就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一對了。哥哥必須讓位給弟弟。若武二郎不喜歡她,她就必須尋找新的愛情,於是她喜歡西門慶也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只是她不該危害武大郎。
這就是今天很多人給潘金蓮翻案的理由。
這其實是一個倫理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愛情是否可以主宰親情?愛情與親情的關係是什麼?這在今天是一個非常混亂的關係。愛情至上是今天的宗教。但我們從人類倫理的誕生來看,愛情與親情是一對平等的關係,甚至在古老的以血緣為紐帶的社會里,親情要遠遠地大於愛情。現在是一個兩性平等的社會,愛情與親情的關係發生了變化,但最多也只是平等的關係。愛情若凌駕於親情之上,那麼,家庭倫理就不復存在。從這一意義上來看,武二郎拒絕嫂嫂是符合古代和今天的倫理觀念的。
其次要探討的是為了愛情就可以殺人嗎?潘金蓮為了與西門慶的關係,首先殺了武大郎,然後又殺了李瓶兒的兒子。有兩宗命案。我想,無論到了任何時代,以犧牲別人的生命來換取自己所謂的愛情,都是不符合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