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世家,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在此戰也湧現了一批年輕人才,他們大多有治理政務的經驗,集合在一起和李綱還有公孫勝辯論,居然和李綱還有公孫勝說的不相上下,武將集團一旦開始復甦,還有皇帝的默默支援,頓時展現出了強大的力量。
趙桓苦笑著看著爭論起來的文臣武將,然後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一直微笑著看著這一切的嶽翻,他知道,嶽翻絕對有辦法讓他們和平共處,只是,嶽翻似乎很希望看到大家這樣為國事而不是為自己爭論的場面,這樣的場面,才是一個蒸蒸日上的國家和政府該有的場面。
嶽翻只是微笑著站立著,似乎沒有任何想說的,直到文臣武將們無論如何也無法說服對方的時候,趙桓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就站出來圓場:“諸位臣工,朕知道諸位都是為大宋考慮,但是這樣爭論下去沒個結果也不行,嶽卿,你可有什麼別的看法?朕以為你的看法還是比較有見解的。”
嶽翻也差不多知道趙桓要出來打圓場了,而諸臣也大多數認同嶽翻的理念,認為嶽翻的為人和他的功績足以在朝堂上獲得足夠的話語權,所以連李綱這樣剛烈如火的人和宗澤這樣不認輸的倔強性子都不願意和嶽翻爭論。
嶽翻點點頭,對趙桓行禮,而後開口道:“諸位同僚之爭論,都是為大宋未來考慮,只是一部分人認為穩固邊疆,加固防務,確保大宋可以擊敗任何來犯之敵,為燕雲和中原重建發展創造條件,使得與民休息不會成為變相的資敵。
另一部分人認為之前的戰事大大破壞了整個大宋,使得百姓流離失所困苦不堪,之前的積蓄都已經為了這次的勝利付出了,再也拿不出別的東西來支援國家打仗,如果繼續要求他們付出而不是與民休息,就會傷了民眾的心,更重要的是使得國家沒有錢糧來支援未來的北伐和東征。
這兩種意見,按照在下私下裡的想法,都是有道理,而且是很有道理的,無論是西府認為的軍務第一還是東府認為的政務第一,在下始終認為這些都是對的,戰爭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也是全大宋百姓的事情,國家需要軍隊付出生命和敵人死戰,也需要百姓付出稅收來支援軍隊打仗,缺了任何一環都不可以。
但是諸位,你們是否考慮過,打仗,不需要百姓直接上戰場,付出生命的,是軍人,一旦打仗,必然會死人,軍人就是首當其衝,我們把邊境鞏固好,始終禦敵於國門之外,那麼百姓就不會遭到敵人的蹂躪,百姓就不會有損傷,戰死的,都是軍人,百姓是安全的,他們可以安心生產。
相比於百姓付出稅收,但是軍人卻要付出生命,都是父母生養,大家都是人,為什麼軍人可以隨意付出生命,而百姓可以安心生產?這就是責任不同,軍人保衛國家,隨時都要付出生命,而百姓在陛下的治理之下,自然可以安居樂業,既如此,付出些稅收換來安穩和平之生活,只是苦上一些日子,而和平盛世很快就會到來,百姓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他們都明白。
軍人也是從百姓中來,他們很多時候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分別,但是軍人卻要去死戰,百姓卻不會死,諸位,誰付出的更多,諸位難道不清楚嗎?如果邊疆鞏固,固若金湯,百姓自然不會擔心自己辛苦生產所得被賊人搶掠而去,還要丟了性命,軍人替他們把所有危險阻擋在國境之外,這難道不是最高尚之付出嗎?
軍人之偉大,是不可想象的,在下參與多次死戰之後,才明白,之前大宋的國策,到底錯在何處,才會迎來靖康初年之禍端,相比陛下也明白此時,諸位同僚也明白此事。”嶽翻緩緩地訴說,臣子們都陷入了沉默和沉思之中,趙桓的面色變得沉靜,眼裡還有一絲悲哀。
“所以,之前的軍人實際上是大宋最悲慘的一群人,不僅毫無地位,遇上打仗,首當其衝要死掉的人,就是他們,在下並不想多說什麼,只是想為軍人爭取到他們應該得到卻始終得不到的東西,在下是狀元,三元及第,得到很多殊榮,但是我卻認為我的付出還沒有軍人多,他們付出了性命,而我卻還活著,我以為,那些戰死的壯士遠比我要高貴的多,他們每一個都是為國而死,對於他們,我想不到任何理由可以去虧待他們。”
“諸位,我們還活著,而他們,註定要死在我們前面。”
最後一句話,使得很多失去過珍貴戰友的武將們忍不住的嚎啕大哭起來,岳飛和宗澤紅了眼睛,林沖默默流淚,魯達嚎啕大哭,大宋二百餘年,終於出了一個肯為武將和軍隊說話的文人了,雖然這句話說的有些晚。
文臣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們註定不會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