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差點把命丟了。回走是上坡,又是逆風,根本蹬不動。“我一看,老爸一蹬一滑,一蹬一滑,我看著真是心酸。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正兒八經讀書,不跟他們去混了。”
中產階層文化資本的獲得(5)
努力讀書的結果是成功地透過了高考,而且在城裡找到了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躋身於中產階層的行列。而那些經濟資本不足而無力供孩子上學,或是那些出身於文化資本的積累不夠而又對文化資本不夠重視的家庭,以及那些因為種種原因高考失利的農村孩子來說,他們中的大多數幾乎沒有可能晉身於今天我們在這裡所談論的中產階層行列。
在文化資本的獲得方面,有不少人更強調個人動機方面的因素。由於解放以來文化政策的多次調整,這一代中國中產階層中有不少人自認為是家庭的第一代文化資本的擁有者,他們認為受家庭的影響很有限。W15是某名牌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學業成績優異,是被保送讀研的,現在是一家房地產租賃公司的經理。他給我的感覺是很自信,也很友善,並且看問題很有自己的見解。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回顧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他說了這樣一番話:“家裡也要我們多讀一點書。可能自己也有好強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家裡人把這種觀念傳給我們,但是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是沒有什麼輔導的。我大學同學中有好多父母都是農民的,家裡全部考上了大學,他們能輔導什麼呢?而且我覺得小孩子如果是父母輔匯出來的話,他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發展。”
W15的家庭沒有太多的文化資本,也沒有其他的資本,這曾經是他自卑的根源,但是,由於出生於地位相對較低的社會階層而引起的匱乏感和自卑感,反而使子女更有動力去努力。作為一個知識面很廣泛的管理人員,W15指出,現在社會上很多人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多多少少是源自一種自卑。他說自己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別人有的他沒有,那就多少會有些自卑。而他又是成長在一個幹部子女群體中。“從小的時候,我所在的學校,特別是在中學,有很多都是高幹子弟,其實如果他們自身努力的話,現在都應該是相當不錯的,因為他們太有背景了,父母是局長、廳長之類,他們的學習條件、生存條件,什麼都比你好,當時我們不自卑是不可能的。”
W15最初克服自卑的努力方式就是好好學習,特別用功,並且不斷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方法。大學的經歷使他日後在工作中獲得自信,這種自信也是緣於他對自己所擁有的資本能力的自信,自己得到社會的認同,資本的價值得以實現。他說:“我上大學時,喜歡英語,第一年對別的課程就不怎麼重視。結果,大學的第一門課,中###史,沒有及格,補考還是沒有及格,這下子就緊張了,因為這是學位課。從此以後就變得特別用功,每一門課都非常重視,每一門課都考的很好。最後破例又給了一次補考的機會,最後總算及格了,破格保研。……我對政治倒學得還可以,入學時是全校政治最高分,又是高中的最高分,考了90多分,因為政治經濟學,還有點規律。對於物理、化學這些課程,我覺得可以推。……後來就變得很用功,成績好了有一種自信。”不過他認為這同時也說明自己是在想努力擺脫某種不利的境遇,“為什麼這麼努力地學習?你怕考不過人家,你才這麼拼命地學。所以表面上的東西跟潛在的東西往往是反的。”
W15特別能吃苦,很勤勉,能沉得下心來,而且有強烈的追求成就的動力,這是他日後取得事業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自己,他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評價:“我就像父母對我的評價,並不十分聰明,但是很勤勉,吃得苦,能沉得下心來。人家花2小時的我花4個小時。大熱天,40℃,談什麼事的時候,別人都受不了,我好像無所謂。成就感是我追求的。你看我不愛吃,不愛喝,穿也不講究。像我的同學,億萬富翁的那個,他是什麼都來,所以把錢看得重,也有動力去找錢。我就是有一種危機感,比方說,有1000塊錢,人家會花到1001塊,我可能就只會花個500塊。我剪個頭就只花5塊錢。”
作為對比,他認為有些擁有社會資本的家庭,可以給子女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也能夠給子女安排很好的工作,但是,這些子女因為缺乏來自匱乏而造成的成就動機,或者說,他們很多東西是不需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而且很輕易就得到了,這樣就會使他們缺乏W15所具有的那種超越“自卑”的動力,使得這些人的職業成就相對較小。另外,這些家庭出身優越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由於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