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1 / 4)

小說: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作者:痛罰

向標——人人都願意、也可以按自身的標準來把自己圈定為其中一員……它不是單純的中產階層,而是飽含著趣味、文化、身份等種種的認同感,一個一夜暴富的人連中產都算不上,因為他不知道卡爾維諾,不聽羅大佑,甚至連《大話西遊》都不曾看過,你說可憐不可憐?”廣州:《新週刊》2001年11月1日總第118期。不獨《新週刊》一家如此,其他一些雜誌也已將與“中產”這一群體生活有關的內容納入自己反映的重要範疇,如以“一本雜誌和它倡導的生活”為口號的《三聯生活週刊》。檢索《三聯生活週刊》從2001~2004年的雜誌封面,我們就可看到許多與中產有關的話題:“居住改變生活”(2001年第1期);“I 恨宜家”(2001年第13期);“中產階級與汽車”(2002年第27期);“中國首次富人調查”(2002年第40期);“國產MBA”(2002年第44期);“波波族與新文化運動”(2002年第47期);“中產階級的名牌青春期”(2003年第12期);“買車,我們出發”(2003年第21期);“人車之爭,中產階級在捍衛什麼”(2004年第34期);“6萬:中產階級的門檻?”(2005年第3期)等等。另外如《中國青年報》、《外灘畫報》、《中國新聞週刊》等均對“中產”這一新興人群以各不相同的命名做過各式報道。更有人為中產者給出了明確的物質描摹:擁有自己的住房和轎車,住房通常是150平方米以上,有三個房間、兩個衛生間、一個客廳,和一個帶有餐廳的廚房;許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家庭裝置已成為生活的必備——空調、洗碗機、洗衣機和乾燥機、電烤箱、自動咖啡壺、麵包烤爐、大螢幕彩色電視、遙控高保真音樂中心、家庭影院、家用電腦和寬頻網、數碼相機、玻璃纖維釣魚竿……一箇中產者家庭和一箇中等收入者家庭還不完全相同,後者必須把收入的39%拿去購買食品。可是一箇中產者的主婦,只把收入的20%用來購買食品就足夠了,而且吃得更講究……凌志軍:《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高揚的消費主義

與其說“中產”是在社會結構變遷的層面上作為一個新興階層而受到媒體與商家的注意,不如說它是在消費層面上作為一個時髦的主體符號而引起了兩方面的興趣。長期以來物質的睏乏使得外在的禁錮鬆懈以後,人們對財富、地位的渴望與訴求噴薄而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再那麼虛無縹緲,透過物質上實實在在的消費終於落到了實處。對他們而言,物質上的炫耀性消費,最容易滿足他們對自身地位優越感的獲得,“一個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關心的觀察者,對他的金錢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辦法是不斷地顯示他的支付能力……為了使自己在他們的觀察之下能夠保持一種自我滿足的心情,必須把自己的金錢力量顯露得明明白白,使人在頃刻之間就能一覽無餘。”凡勃倫:《有閒階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第66頁。中國中產的興起正逢消費主義席捲全球的時期,這為注重以消費為起點確立自身社會地位的中產階層提供了一個一展身手的舞臺。其實這並非哪一個國家中產階層成長過程中的獨有現象,稍微瞭解一下世界各國中產階層的發展歷程,我們就可明瞭,時尚消費總是與中產階層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絡,因而桑巴特認為,正是中產階層對宮廷生活的效仿、對奢侈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推動了資本主義在西方的產生、繁榮與發展。維爾納·桑巴特:《奢侈與資本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而這種對奢侈品的需要,又往往以追求品味與生活方式的面目出現。英、法、俄、美、日、韓等國的中產階層無不如是。比如英國中產階層早在18世紀的發展初期就很注重形象的塑造,社會對性別尤其是男性形象的預期更多的是透過他們對物品的消費來具體規定的。Kidd; Alan; and Nicholls; David; ed� Gender; Civic Culture and Consumerism;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9�到了20世紀後期,消費已經成為一種完全的生活方式則是英國各方的一個共識。同時市場又透過對既定男性氣質的質疑而構成了一個特有的消費文化現象。弗蘭克·莫特:《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法國中產階層在爭取自身社會地位的過程中也往往以財富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