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些不當的行為和政策,也是直截了當地正面指出,併力勸他改正,唐太宗對他又敬又怕,稱他是“忠諫之臣”,但有時在一些小事上魏徵也不放過,甚至小題大做,讓唐太宗常常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一次,唐太宗心血來潮,帶了一大群護衛近臣,要到郊外狩獵。正要出宮門時,迎面遇上了魏徵,魏徵問明瞭情況,當即對唐太宗進言道:“眼下時值仲春,萬物萌生,禽獸哺幼,不宜狩獵,還請陛下返宮。”
唐太宗當時興趣正濃,心想:一個富擁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時間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獸又怎麼樣呢?於是請魏徵讓到一旁,自己仍堅持出遊。魏徵卻不肯妥協,站在路中央堅決攔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氣憤至極,下馬氣沖沖地返回宮中。
唐太宗回宮見到了長孫皇后,還唸叨不休。他說:“一定要殺掉魏徵這個老頑固,才能一洩我心頭之恨!”
長孫皇后柔聲細語問明瞭原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她悄悄地回到內室穿戴上禮服,然後莊重地來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賀喜陛下!
她這一舉動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因而吃驚地問:“何事如此慎重?”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回答:“妾聞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言,由此可見陛下英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后說的甚是在理,於是滿天陰雲隨之而消。
txt小說上傳分享
女不涉政:長孫皇后(2)
長孫皇后不僅救了魏徵一命,還派人賜給魏徵錢財,並傳口訊說:“聞公正直,如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轉移。”君昏臣糊,君明則臣明,魏徵得到長孫皇后的支援和鼓勵,認為這是唐太宗的充分肯定,更加盡忠盡力。也正因為有這樣一些赤膽忠心的諫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許多過失,成為一位聖明君王。
長孫皇后輔佐唐太宗,公正明智地處理方方面面的關係,常常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深得宮中上上下下的敬佩,無形之中擁有了很大威信和權力,誰都願意聽從她的安排,甚至感覺聽她的話、按照她的安排辦事是一種榮耀。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文武雙全,早年即與唐太宗是至交,並跟隨唐太宗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功勳,本應位居高官,俸祿比別人多,但因為他的妹妹是皇后,反而處處避嫌,以免給別人留下話柄。
唐太宗想讓長孫無忌擔任宰相,長孫皇后卻奏稱:“妾既然已託身皇宮,位極至尊,實在不願意兄弟同朝為官,以成一家之政,我們不能像漢代呂氏那樣,把親戚朋友都安排到朝廷來。請你不要以妾兄為宰相!”
唐太宗則不以為然,覺得讓長孫無忌任宰相憑的是他的功勳與才幹,不存在“朝裡有人好做官”的原因,與長孫皇后無關,完全是“任人不避親疏,惟才是用”。而長孫無忌也很顧忌妹妹的地位、情面和關係,不願意位極人臣。
萬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讓他作開府儀同三司,職位清高而不實際掌管政事,長孫無忌仍要推辭,說:“臣為外戚,任臣為高官,恐天下人說陛下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為官擇人,唯才是用。如果無才,雖親不用;如果有才,雖仇不避。今日之舉,並非私親也。”長孫無忌這才答應下來。
勤儉節約
長孫皇后輔佐唐太宗,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張弛有度,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為唐太宗治國政策的施行做出了榜樣,同時在後宮長孫皇后極力主張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
長孫皇后出身顯貴之家,又富擁天下,但她卻一直堅持著節儉簡樸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講求豪奢華美,一件衣服總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甚至穿補丁衣服;飲食宴慶也以節儉為美,從不鋪張,往往一些剩飯剩菜“打包”,下頓再吃,因而也帶動了後宮之中的樸實風尚;她不爭風,不吃醋,不一心爭得專寵,反而常規勸唐太宗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嬪妃,別顯得誰親誰疏,誰遠誰近。
長孫皇后與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總管太子東宮的日常生活和事務。當時宮中實行節儉開支的制度,太子宮中也不例外,費用十分拮据,生活開支有限。
遂安夫人時常在長孫皇后面前嘀咕,說什麼“太子貴為未來君王,理應受天下之供養,然而現在用度捉襟見肘,一應器物都很寒磣。”因而屢次要求增加費用。但長孫皇后並不因為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