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散的飛艇,咒罵了兩句。
小王:“先躲躲,搞不好飛艇會扔炸彈。”他搶先鑽進了一間民房,這民房本是上鎖的,但被小王一腳踢開,原來是一扇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破門而已。
小李則比較從容地慢慢踱進去。他比鄉黨更能感覺到溫莎軍閥的威力,自知命不久矣,有點萬事皆休,萬事再無所謂的意思。而小王則拉開視窗朝外瞅去,有點看別人被炸死的熱鬧的意思。
眼尖的小王似乎發現了什麼,叫道:“小李子小李子,快來看,天上,那是什麼玩意兒?草,不得了,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
不用小王叫嚷,小李似乎聽到了一陣嗡嗡聲,他的眼神飄乎,但聽覺好像靈敏了不少,小命攸關,他強打起精神來到窗邊向外望去。
鬼子實行的是三光政策:殺光、殺光、殺光。只要被檢測到紅外熱,面積大到有可能是人類,那就要吃槍子兒。小王本能地只露出半邊臉和一隻眼,而小李“從容不迫”地來到窗前抬頭朝殺人蜂看去,正好達到了人臉識別的熱力指標,本來在50米高空漫遊的10002號殺人蜂立即朝他飛過來,垂直距離與水平距離都迅速變小。
小李看到黑色紙飛機越來越大,大吃一驚,也本能地縮了回去,與死神擦肩而過。殺人蜂為了自身的存活率,是不會鑽進屋裡追殺目標的,否則容易被人用板磚給掀了。
與王李兩人組相似的還有其它五組巡邏隊,他們的運氣就沒有這麼好,小李得感謝小王機智地踢開了民宅的房門。這個時候,王李二人聽到了鄰街傳來了槍聲和戰友的撕心裂肺慘叫聲——啊~
“我的眼睛”“我的耳朵”,士兵們紛紛叫苦。疏於防範的巡邏兵第一批吃到了殺人蜂的小型槍彈,而且是從天而降,毫無徵兆。以殺蜂a4紙的規格,在50米高空不是很注意根本就看不到的。
殺人蜂最低工作離地高度被設定為10米,而且永遠在運動,至少有15公里的時速,否則就會摔機,所以普通士兵無論用什麼手段都極難打掉它們。
只有一發子彈的機械蜂在發射完之後會在強大後座力的反推之下速度為之一滯,然後繼續前行,拍攝下目標槍擊後的結局之後扭頭回去蜂巢重新裝彈。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連回去裝彈都是機械自動化的,要是敵人能看到的話,單單是殺人蜂回家之後迅速補彈的過程就能讓他們肅然心生恐懼,這效率……實在是可怕!
由於是第一次,殺蜂出動的數量非常大,目標是覆蓋整個城鎮,2500只殺人蜂,平均每隔100米就有一隻,而每打出一發子彈,在回蜂巢的瞬間,立即就會有一隻殺人蜂從巢穴中出發,幾乎永遠24小時保持對整個城鎮的強大火力封鎖。
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清兵根本無法在城鎮之內進行有效的轉移,會把他們整個坑道工事的補給線分割得嚴嚴實實。像小王小李,就被困在一間民宅,他們翻箱倒櫃才找到一點毫無營養的食品,吃得很憋屈。
停電、停水、停食品補給,瞬間,整個戰場的4500名守軍有一半處於飢餓狀態。指揮官則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如何破對方的嚴密封鎖。
他們已經開始瘋狂地向自動射擊模式的步槍來射殺機械蜂,但效果很不理想,浪費了大量的彈藥,才打下兩隻,如今正擺在桌上,供軍官們觀摩學習。
“傷亡多少?”指揮官問醫護組的負責人。
“約100人。”醫護負責人給出了一個不算太慘烈的數字,但對清軍來說,心理上的打擊更嚴重,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被對方封鎖,寸步難行,要是再這樣下去,搞不好先餓死一半,根本不用敵人動手。
通訊兵接了一句:“我們算是好的,同一時間被攻擊的8個城市中,最慘的是俄國人經營得很久的重鎮阿斯塔納,同樣是跟我們守軍差不多人數,已經有2000人被擊斃,因此當殺人蜂出現時,他們正在廣場上訓話,忽然成千上萬的殺人蜂飛來,那場面真是……唉……不說了。”
8個城市裡,已經有守兵僅數百的兩座城投降了,享受了難民待遇,入侵者正在用他們來宣傳“鄉親們投降吧,皇軍不搶糧不劫色”。
這些大兵頭們想不出什麼破解之法,但石帥向他們下達了冒死也要將殺人蜂的樣本送到蘭州去的命令。他們想不出轍來,只好讓遠在萬里之外的擁有一定工程研究能力的甘陝軍政中心蘭州來應付。
到了封鎖的第三天,情況更嚴峻了,因為入侵者使用了龍之吻的技術,炸了不少的交通樞紐,使工事之間的聯絡、交通中斷,四分之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