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投遞路程不會超過60公里,回程那麼一點點的能源消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大多數的包裹是免郵的,多麼開心的戶外自由行啊。
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配件是由第三方發明的,比如“腳踏車列車套件”,這是利用了solo那種自平衡的技術發明的讓腳踏車自平衡的裝置,它的好處是腳踏車永遠不會跌到。
這個時候再用繩子把兩輛腳踏車串起來,只需前面那輛腳踏車的騎士當司機,後面那輛車的騎士就可以進入“無人駕駛”狀態。這種技術大家都使用的時候,在空曠的地帶就可以十幾個人串成一條壯觀的圓桌騎士列車,即省力又好玩。
這個玩兒法出現之後,立即在網際網路上傳遍了,因為大家都在曬自己和騎友們串成串兒的照片,貌似在比賽哪個車隊串得更長。有串得最長的世界紀錄,目前是108架圓桌騎士連成的一條史前大螞蚱。
這年頭,要是沒有跟別人一起做過一根長繩子上的螞蚱,就不算資深驢友。這種窮人家的孩子才玩兒的遊戲最後都影響到了所有的驢友階級,那些買得起美洲虎這樣的豪華越野車的土豪都有不少加入串螞蚱的行列,成為一時的風潮。
顯然發明創造力驚人的商家已經不滿足於串螞蚱,那家發明這種神奇玩物的商家不久又推出了一種新奇東西——腳踏車拖車。原來也有商家發明了小拖車,但因為拉力不足,一般只能拖動一位爺。
但現在世界已經大不相同了,幾輛腳踏車串在一起的力量比起聖誕老人的馴鹿雪橇那是一點都不遜色啊。商家發明了能夠乘坐四個人的大拖車,其滿座時僅需兩輛滿帆的腳踏車主能拉著走,其速度是15公里每小時。
而當動力來源增加到三輛腳踏車的時候,根本上跟那些串螞蚱的年輕人們差不多了。這種美好的拖車使旅行者們能夠一邊旅行一邊開派對,三、四個旅行者聚在一起,輪流派一個當司機,其餘的兩三人就能夠享受汽車、火車般的待遇。
而這種拖車車廂也便宜,入門級的僅租0。1歐元一年,所有的成年人都能夠享受到,別忘了聯合國的18歲以上成年人都能夠享受每個月一歐元的失業津貼。旅行太美好、太廉價,很多的年輕人初入社會被辛苦的工作所累之後就想去旅行一番,腳踏車大拖掛又成了一款很成功的產品。
由於腳踏車大拖掛的這種出色的拉客屬性,一些小城鎮居民發明了以它們為工具的“計程車”,北京人把它們叫作“三蹦子”,能夠以極低的成本運營,跟真正的計程車競爭。
尤其是稍微有點距離的長途運輸的時候,我們的三蹦子特麼根本不消耗能源啊。
當然,這些草根司機無法同時使用兩三輛腳踏車,他們把腳踏車租回來之後把其中一輛的風帆拆下來安裝在大拖掛上,這麼一來一輛腳踏車擁有兩個帆,足以拉兩個客人飛馳,要真有四個客人,都就只能慢慢來了(15公里時速),說不定老闆還要自己賣力氣地蹬腳踏,看著有點怪的,但誰叫你貪圖便宜呢?
這兩款圓桌騎士都發財了,不過,圓桌騎士公司並沒有嫉妒它們,而是又研發了定位給窮驢友的“山地車”。這裡的山地指的可是真的山地,連路都沒有的山區。它使用了滑翔傘的技術,使山地車只需很小的速度就能夠極大的減小與地面的摩擦力。
這就相當以月球上引力來行走,什麼崎嶇難行的地面都難不倒這樣的山地車。而它的輪轂並不是圓形的,而是由鑲嵌著橡膠的輪軸組成放射狀支撐物,配以高彈性的彈簧,完全無視道路上大塊大塊石頭、木頭、草叢等障礙物,直接就“跨”過去了。
山地車的速度在超級可怕的路面上能夠達到25公里每小時,對於被崎嶇折磨了幾千年的人類來說簡直像是在山路上鋪設了一條鐵軌。其實在火車發明的初期經過山路時就是這種差不多的速度,現在由一個滑翔傘的傘蓋解決了。
這裡的25公里時速可是完全在太陽能電池膜傘蓋的支撐下達到的,所以這樣的山地車同樣是“戰略旅行工具”。它跟動力滑翔傘的根本區別就在這裡,動力滑翔傘還是需要能源的,太陽能無法支撐它們永續飛行。
雲南、貴州、廣西、福建等山區原本汽車根本無法通行的“禁區”在圓桌騎士山地車的幫助下全變成了通途。大家耳朵裡經常聽到的要走幾天山路的一些村莊如今大半天就能夠達到。
這是對很窮的村民來說的福音,因為動力滑翔傘肯定比這個落地式的滑翔傘要快多了。動力滑翔傘速度一般都能達到50公里每小時,而且走直線距離,比山路要短個至少三倍,這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