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緣吧!
布拉格屬於波西米亞,原來奧地利最發達的地方,它跟維也納一樣充滿了音樂的氣氛,我們唐老闆的樂隊去布拉格廣場再適合不過了。
到了最後,唐老闆指環掩藏在皮手套之下,戴上手套什麼人也看不出貓膩來了。嘿嘿,唐老闆可以去布拉格廣場當流浪藝人了。
當產品研發到了最後的階段,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一天,唐寧忘了帶指環,可她的腦子裡卻隱約的浮現出了音樂的記憶。
也就是說,彈琴指環還不僅僅能夠幫助人類裝腔作勢,居然還能真正的幫助人類記憶樂器的演奏。這真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在神經電流指環的幫助下,唐寧僅僅花了幾天時間就學會了一首童謠,他彈得不亦樂乎,非常感動,原來以為自己一輩子也學不會彈琴,老來居然開竅了。
以後無論是誰來家裡做客,都得聽唐寧談這首童謠,客人們表示很無辜很無奈。
說實在的,機器彈琴這個專案,技術上並不是太難,但是有實力肯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的人並不多,所以知道唐老闆重視這件事情,它才能順利地推進。
唐寧邀請瓦格納來家裡做客,當瓦格納瞭解到唐寧在做的專案之後,瓦格納表示非常無語,居然把自動化延伸到了音樂領域。是不是手伸得太長了?
anyway,唐林請瓦格納幫自己的油畫配樂,他現在的一大愛好,就是看著自己的油畫被機器臂重新畫一遍,同時自己在旁邊用魔法手環演奏音樂,搞得好像自己是個大才子似的。
瓦格納要是不知道真相,還真以為唐寧是個大才子,瞬間就記住了自己剛剛創作出來的樂譜呢。
在研究奇奇怪怪的技術之時總是有很腦洞的想法,比如在研究神經電流對肌肉的控制之時,一個想法蹦進唐寧的腦子裡——何不利用這種方法來控制昆蟲?他可不會去控制蟑螂這種噁心的東西。
想來想去,蜻蜓是不錯的物件。想到就做到,唐寧立即組織捕蜻蜓隊,在全世界尋找各種美麗的蜻蜓。
什麼澳洲藍蜻蜓,非洲紅蜻蜓,褐蜻蜓,藍晏蜓,狹腹灰蜻……全都大量地收集起來做研究之用。
唐寧在布拉格建造了一個波希米亞花園,用一個巨大的透明的穹頂來將整個大花園籠罩起來,您猜對了,就是用來飼養這些從全世界收集而來的蜻蜓的。
蜻蜓全是飛行的天才,能夠以蚊子為捕食物件,還經常把蜜蜂、蝴蝶、黃蜂、甚至小魚當下酒菜,可見它們有多麼地善於飛翔。
不過,用唐寧發明的貼了十幾層膜的超透明玻璃網具,能夠高效地把蜻蜓捉住,再善於逃跑的動物,看不到入侵者也白瞎了啊。
為了研究蜻蜓的神經電流,唐寧使用了受到極弱電流激發也會發光的熒光物質,十分昂貴而靈敏,能夠讓感測器對蜻蜓的運動狀態全記錄。而熒光物質有紅、綠、藍三種,還可以組合發光,如紅光和綠色一起發光。
這就厲害了,因為還可以控制發光的大小,使rgb三原色組合成能夠識別的265種光,極大地提高了對神經電流的感知能力,使研究人員對電流的很深的細節都可以設定一種發光模式從而深入地研究。
為了儲存與計算蜻蜓的肌肉神經電流,唐寧為團隊準備了一千臺高效能的伺服器,這樣的計算資源只有超級科學土豪才能使得出來,別人再奢侈也沒有為了玩物喪志般的研究而呼叫這麼多的資源的。
唐寧還打算順便研究蜻蜓的飛行,這個昆蟲界的飛行王者對他來說有一種獨特的美,所以這個研究方向可不容錯過。這方面的研究就要藉助高速攝影機了,肉眼無論如何也看不清楚它究竟是怎麼運動的。
而為了研究蜻蜓的空氣動力學,讓風洞中的風混上極細的閃光粉以便讓鏡頭捕捉到空氣的流動也是極重要的手段。
這一天,布拉格廣場上人頭攢動,化妝為落魄藝術家的唐寧帶著自己的初音樂團赫然出現在了這裡,還沒怎麼地,就因為出色的萌造型而俘獲了很多人的芳心,惹得遊人紛紛駐足、回頭、微笑、招呼。
找個一處開闊地帶之後,唐寧從容地放下行李,擺弄好初音姬,開始他人生初次賣藝生涯,雖然不是他親自賣,但他親手製造出來的初音姬賣也不是等於他親自賣嗎?感覺差不多的。
瓦格納為唐寧創作了“蜻蜓幻想曲”,相當地浪漫主義,用來在布拉格廣場上吸引遊客的注意力很不錯,一個“落魄”藝術人居然還有原創的吉它曲目表演,豈能不是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