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士陸軍悄然裝備了後裝線膛槍,這才叫我大吃一驚,我還以為對付普魯士軍隊就像鎮壓印度土兵叛亂一樣輕鬆呢,還好奧托一直在普魯士拖國王的後腿,使他不敢輕易進攻,救了我們一命,西鄉,你知不知道你的小命很可能是俾斯麥先生救的?”
聽了萬次郎的翻譯之後,西鄉隆盛正經向俾斯麥鞠了個躬,俾斯麥不禁著惱,這不是硬派他背叛祖國嗎?
說到步槍,俾斯麥已經從毛奇那裡聽到風聲,薩摩傭兵的步槍才叫可怕,乘著現在雙方關係似乎不錯,要求瞅一眼那種步槍。
西鄉隆盛還以為這種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沒想到唐寧很大方,叫一個助手把一枝fn…1855拿來給俾斯麥看,還鉅細無疑地教他使用。
“軍迷”俾斯麥深深地被這種金屬定裝彈步槍吸引了,毛奇參謀長果然判斷正確,一萬普魯士大軍遇到裝備了這種先進步槍的2000多軍隊,即使能勝也是慘勝。
俾斯麥厚顏無恥地希望唐寧供應普魯士一批這樣的步槍,當然遭到拒絕,不過唐寧說:“我最不喜歡打仗了,更不希望跟普魯士這麼擅長打仗的大軍開戰,所以才讓你看看我們的武器,哪有賣給你們的道理?我估計你們知道它的存在之後,能夠在幾年之內仿製出來吧,普魯士人在軍事裝備上的天賦我最敬佩了。嘿嘿,所以,我不妨告訴你,等你們製造出類似的步槍來的時候,我們又會更進一層樓了。步槍的後座力是最沒用的東西,但是變廢為寶是我的強項,這種力也可以成為自動上膛的動力,我即將設計一種能夠靠後座力自動上膛的可以連續射擊的步槍,它的射速可達每分鐘600發以上,足以壓制數以倍計的軍隊,我現在就正式告訴你,希望咱們永遠不要開戰,而且我不信我這麼一說你們也能造出來!”
俾斯麥驚疑不定地看著自信滿滿地大公志得意滿地拍著fn…1855的槍身,腦子裡似乎正在籌劃著那種射速達600發的步槍之王。
唐寧當然用不著對俾斯麥虛言恫嚇,他沒說出來的部分更嚇人。他腦子裡的步槍之王是西德hk…g11,這貨跟另一種步槍之王,蘇聯人發明的ak47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極端之路,ak47的王者風範在於它的機構非常簡單,當然也就對製造工藝要求很低,零件的結合鬆散還使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全球稱冠,對於請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幹仗的蘇聯人來說再合適不過。ak47最邪惡的地方在於它極易仿製,它的面世給全世界的戰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就像潘多拉魔盒釋放了各種妖魔鬼怪似的。那些生產能力低下的勢力也都能學會造殺傷力極大的突擊步槍,對列強陸戰影響巨大。
g11的結構是相當複雜的,這是愛好和平不願意戰爭技術發展太快的唐寧想到的最複雜最不易仿製的方案,它屬於犢牛式槍身,一種彈匣和銃機位於扳機後方銃託結合的槍械設計,無槍托,有效地減輕重量,因為g11的槍機是比較重的,必須使用減重方案。
要說清楚g11的槍機,首先要講它最革新之處,在於“返璞歸真”,去掉了彈殼設計!這個剛剛由fn…1855領銜主演的金屬定裝彈時代很快又有一位足以顛覆的大牌兒登場。它的推進藥被壓成方形以在有限的空間儘量多地填裝火藥,粘在子彈尾部,彈匣與槍管平行,一個直徑與子彈相仿的圓盤負責上鏜,圓盤中央有一道彈溝,當圓盤旋轉到彈溝與上方的子彈平行時,子彈上鏜。
旋轉式槍鏜的好處在於每當槍鏜旋轉到與子彈平行就會壓入一粒子彈,這就帶來了源源不絕的裝彈動力。經過巧妙的設計,後座力使槍管、槍鏜、彈匣及相關機械元件在槍身內後移,後移的目的在單發及全自動模式時是為了將後座能量消散以減少後座力,在三連發模式就會觸動其他機械使得有多兩發子彈在後移期間發射,當後移完畢時,總共三發就都已經射了出去,這就做到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發射三發子彈。也就是說,巧妙利用後座力失去圓盤,能夠實現已經被實戰證明過的高效命中目標的三連發,而且是在一次後座力之中實現的,速度極快,事實上能在十八分之一秒的時間實現三連發,並且因為後座力消散使這三發子彈的彈孔分佈在狹小的空間,提高命中率,這是g11的獨門絕技,一項令軍迷們瘋狂的絕活兒。
g11射程為400米,裝備瞄準鏡,遠端時點射擊殺目標,移動中三連發制敵,需要火力支援時能以每分鐘600發的速度壓制敵軍。因為無彈殼,重量要比等威力的金屬子彈節省一半的空間和重量。突擊步槍的代表作北約m16和ak47用最長的彈匣也只有30發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