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到蘇黎世也就300公里,現在的火車時速50公里,也就是6小時的車程而已,歐洲最重要的城市之列的慕尼黑和蘇黎世當然是通火車的,所以這其實只是一段朝發夕至的短途旅行。
城市電網不可能很快就普及到全世界,可是電力卻有可能很快到達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因為法拉第電力公司不僅建造電網,還直接出售風力發電裝置,迫不及待的個人使用者和企業使用者可以在第一時間享受到電與光明,蘇黎世就是這麼一座城市。蘇黎世是唐寧的第二家園,也將是第二個建電網的地方,在電網沒通之前,風電裝置就已經大行其道地來到了這裡,在蘇黎世,唐寧的聲望一點都不比在英格蘭遜色。
這還是普通瑞士公民眼中的聲望,若論商界,那就更了不得,歐陸鋼鐵公司發展勢頭之強勁,盈利能力之強悍,幾乎能比肩英國鋼鐵公司。歐洲的工業家漸漸發現鋁材的價格暴降,降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知情人士一查方才知曉,原來鋼鐵大王又創辦了歐洲鋁業公司,以超低的成本生產鋁材。得,兩大重工業原料都掌握在劍橋伯爵大人的手中,這就叫執重工業之牛耳。往大了說,所有從事重工業的人都得看伯爵大人的眼色行事。
一般來講,金融業的最重要的競爭力是資金規模,你錢越多,歷史越悠久,就越容易取信於儲戶,但蘇黎世銀行是一個例外,因為它是唯一有電匯能力的銀行,轉帳只需幾個小時,更有當世第一工業與科技大師的名聲支援。魔鬼大使徒的外號雖然嚇人,可是捐贈150萬英鎊用於公用事業的名聲更嚇人,這是什麼?妥妥的吸血放債人的反義詞啊,誰不樂意把自己的財富放在不可能貪圖你那點小便宜的人的手裡?蘇黎世銀行崛起的速度在金融業競爭激烈的瑞士堪稱奇蹟。現在提起蘇黎世銀行,瑞士人幾乎無人不曉,“知道,那是電報大王的銀行,可以用電報的速度匯款”,這就是人們對蘇黎世銀行的印象。
對於大銀行來說,你很難說動他們去使用你的匯款系統,可是小銀行就不一樣了,他們極其熱愛這個系統,這就意味著小銀行先在蘇黎世銀行開戶,再以此為平臺辦理業務,蘇黎世銀行的實際網路發展得更快。唐寧來到蘇黎世的第一件事就是注意到了中小銀行對自家電匯系統的熱愛,有愛就得受羈絆,唐寧指示下去,所有與蘇黎世銀行簽約的同業客戶都可以在宣傳廣告中明示“採用蘇黎世銀行電匯系統”,有返點!這就像intel_inside的廣告一樣,哈哈,這麼一來,蘇黎世銀行的品牌影響力就更了不得了。
盤點另一家唐寧在蘇黎世的企業:瑞士證券交易所。做市商制度果然了得,股民們漸漸都發現了唐寧的交易所裡買賣很順暢,成交迅速,那當然,有一家做市商充當中介,只要你想交易,隨時奉陪,聞到了腥味兒的金融企業紛紛申請成為瑞士證券交易所的做市商,於是,唐寧又引入了評級制度,為申請的做市商進行評級,根據實力和信譽等因素,讓股票發行商有一個可靠的參考。而瑞士證券交易所自己也是做市商,不參與自己編制的排名,毫無疑問,它是超凡的存在,不需要排名也是響噹噹最有實力和信譽的,由瑞士證券交易所承發的股票甚至要求必須分紅,這也給了別的做市商機會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看看瑞士證券交易所發展得不錯,唐寧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進入企業債券發行行業,核心的競爭力是對企業進行評級,讓股民有一個可靠的參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債券是比股票更有威力的金融武器,你想想,當一個國家打仗的時候會做什麼來融資?沒錯,發公債啊。對企業來說也是一樣的,如果發行債券能融資,你何必要出讓自己的股份啊,假如你看好自己的企業的發展,你是不會輕易讓出股份的,所以,發行債券的企業往往是那些有前途的企業。而債券這種投資方式正是穩健的投資人喜歡的,股票明年什麼樣兒沒個準兒,而債券,那是看得見的搖錢樹。
在蘇黎世的最後一個企業就是用來代替在英國生產不了的電報機生產線了,在沒有跟英國政府最後鬧掰之前,唐寧仍然不打算公開出售在蘇黎世生產的電報機,只是用於自己旗下企業間的通訊,以及贈送給關係戶,“瑞士電報公司”低調建立,明確表示暫不公開出售電報機。這個“暫”字,將給英國政府巨大的壓力,假如英國政府再不讓步,說不定什麼時候這個“暫”就消失了。
明眼人已經看到電報大王王者歸來的日子已經不遠,哪有民主政府能受得了這種壓力,這就意味著原來購買英國電報公司25%股份的300萬英鎊打了水漂,內閣下臺的機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