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世界奇觀,這要是放在戰略遊戲裡,是可以獲得遊戲勝利的!
建築藝術在科學派藝術中扮演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藝術,而且實用,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美好的感觀,試問問普通的民眾,這種藝術對他的影響和吸引力與畫聖母瑪麗亞和耶穌的宗教藝術學派,哪個更大?恐怕答案不言而喻。
國際救災中心、國際生態保護中心這可能離老百姓有點遠,不過,一旦盧森堡露出國際建築藝術中心的範兒,它的旅遊業也該見龍在田了,城市的發展可以用飛速來形容,藝術家和他們的粉絲們紛紛來到盧森堡,給當地的酒店和商業帶來了勃勃生機。
城市的發展對市政建設也帶來了壓力,大公及時召集市政委員會,全面改造盧森堡的基礎設施,並在大獨裁的紅利下迅速決策建造全球第一座高溫垃圾焚化爐,這個好東西可以一舉改變垃圾填埋方式,讓討厭的垃圾在高溫下化為烏有,可慮的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有毒氣體,好在現在化學合成材料工業品還沒有普及,是焚化爐的黃金時代,只要管燒就可以了。
與垃圾焚化爐相配套的是全球第一個科學垃圾分類法案,以焚燒為標準,主要把垃圾分為四大類:資源、可燃、不燃、粗大、有害。每一類的“終點”都有著明晰的路徑——可燃垃圾直接送往垃圾焚燒廠,燒完的殘渣被運到垃圾填埋場填埋;不燃垃圾經中轉站被送往不燃垃圾處理廠,經拆解利用製成再生品,剩餘物送往填埋場;粗大垃圾先經專門的破碎處理,可利用成分進行回收,可燃部分送往焚燒廠,剩餘部分送往填埋場;資源類則送往再生設施,進行加工利用,生產出再生品;危險類垃圾被送往危險類專門處理的機構。
每一個盧森堡公民都從頭開始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經過訓練的垃圾處理工作人員全是正經的政府工作人員,嚴格執法,把不合格的垃圾全部丟回給市民,併傳送“您的垃圾沒有按法律分類,請按照指引材料重新整理”之類的警告。
經過分類的可燃垃圾處理成燃燒棒,其熱量與標準煤相當,可以當成火力發電的能源,為了使垃圾處理更節能有效,唐寧現在要建造火力發電站了。將來的甲醇火力發電站的原理跟用垃圾燃燒棒也是一樣的,都是熱力驅動渦輪蒸汽機。風力發電不穩定的特點很突出,有了火力補充,在風力弱時火力迅速跟上,使電網平順執行的程度大大加強。
大公為盧森堡設立了獨特的商品回收獎勵制度,也就是像前面提到的塑膠袋的使用一樣,如果你用過之後沒有讓塑膠袋進入回收迴圈,那麼使用商品的費用就會高很多,身為盧森堡的大獨裁者,大公準備強行把這種經濟槓桿推行到大部分商品上面去,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最大的法案。
照目前的勢頭,盧森堡會變成一個相當富裕的國家,而在這個國家執行的可持續工業將給全世界的工業發展起到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當然了,現在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多此一舉,“地球那麼大”,哪兒需要那麼多的講究?
地球真的很大嗎?不見得,等飛艇盛行的時候,地球就可以從高空中俯視了,等飛艇飛行網路在全球鋪開的時候,人類會發現環球旅行是如此地唾手可得。光是在盧森堡這個彈丸之地搞環境保護未免顯得大公的格局太小家子氣,要真正的保護地球,大公必須下一盤很大的棋,而這盤棋的核心在……南美。
南美亞馬遜雨林,全球最大森林,佔全球森林的50%!它是毫無爭議的地球之肺。每年大量地吸收溫室氣體,是緩衝人類工業大發展帶來的氣候改變之主力軍。亞洲之肺,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主要位於馬來亞、印尼,已經在唐寧控制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掌控之下,未來將實行每年的森林砍伐與人工種植相匹配,只能讓雨林增長而不能負增長,現在是輪到謀取亞馬遜雨林的時候了。
資本的逐利性似乎已經讓亞馬遜雨林命中註定要走向大面積縮減之路,只有一個辦法——以毒攻毒,以資本對抗資本,以巴西為主的南美地區的軍事獨裁者就跟亞馬遜叢林一樣在殘酷的自然選擇中孳生,要在這個叢林裡稱霸,就得想辦法掌握南美的經濟命脈。
南美的經濟主要是農業,那是,連北美都以農業為主,更何況萬年農業國度南美呢。他們最重要的幾樣農作物有:咖啡、棉花、菸草、可可豆、橡膠、巴拉圭冬青(一種咖啡因含量比綠茶稍高的興奮飲料,又叫瑪黛茶)。戰略上就是要控制這些作物的終端零售網路,因為這些農作物在全球都有替代產地,所以零售終端對它們有強大的威懾力,進而對整個南美都有威懾力。